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十):老师,我要把孩子送你那儿学中文!

2021-03-16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培养500多名学生。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规范。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  职业经验”推出2012届校友张静宜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老师,我要把孩子送你那儿学中文!

张静宜

   汉硕人十多载,有太多的故事,我想慢慢地分享给大家。若你是汉硕人,或许此刻已懂;也或许,未来会懂。

   这是一个发生在今天下午(2021315)的故事,关于“汉硕人”和“汉硕魂”——

   “老师,等天气稍微暖和点儿了,我还是想把孩子送你那儿去。”

   “你离我这儿那么远,接送太辛苦了吧。”

   “哎呀我干脆告诉你好了,其实吧,这几个月我给闺女报了另一个汉语班,那边价格便宜。”

   “哦哦,你够直接的啊,哈哈!那不是挺好的嘛!”

   说话的这个女孩儿叫晔晔,是一位嫁给韩国人的山东女孩儿,跟我同岁,却已经有了一个7岁的女儿。大高个儿,与往日无差的言语风格,一字一句中尽是山东人的耿直。

   去年,她的女儿是我的学生,参加的课程是韩国政府机构专门为中韩异国婚姻家庭的孩子开设的中文课。由政府出资,请中国老师给这些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孩子们教授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而我则是这个项目的老师。

   晔晔刚带孩子来的时候,一脸愁容。她说自己性子急,总是忍不住地跟孩子说韩语,所以孩子到现在也不会说中文,这几年越发发现事情有点严重,孩子跟姥姥姥爷没法沟通,本来挺好的二语环境,也没发挥出优势。

   “中文语言班我也报过,家教老师也请过,但就是不起作用啊。到现在也就会说点‘你好’‘再见’‘谢谢’,额外会数点数,关键现在还对中文不感兴趣了,跟她一说中文,她就扭头做别的事情了。唉!放这里跟着听听吧,老师你给看看,还有救吗?”

   “行,放这儿吧。”我当下就没忍住老汉硕人自信的微笑,当然,被口罩遮住了,她大概是没有察觉到的。

   上了一段时间课以后,晔晔就时不时发消息给我:“太神奇了,我闺女今天又拉着他爸,考他爸中文,还非让他爸跟着她念。”“哇,厉害了,我闺女把你教她的歌改编了,给我和他爸唱完,周末又去给他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轮番唱了一遍,还唱回来几万块钱(韩币),哈哈!”“老师,我闺女最近魔怔了,见小朋友就问人家,你会说中国语吗?我会说中国语!”

   小姑娘的爸爸是个韩国人,不会说汉语,跑到网上给我留言,言语间都是喜悦:“我女儿总是炫耀老师,感觉她期待着上中文课呢,肯定很有意思啊。”“汉语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以后上课也多多拜托啦!”

   去年12月初,这期课程结束了,晔晔有考虑过把孩子送过来继续学,但是我们彼此离得太远,便也作罢了。3个多月后的今天,我们又见面了,便有了一开头,以及接下来的这场对话。

   “你是中国人啊,平时多跟闺女说说中文就行,划不着跑这么远啊,太辛苦了。”

   “辛苦就辛苦点儿吧,后来学的这几个月吧,便宜是的确便宜,但是现在几个月过去了,什么也不会说啊,上课还尽犯瞌睡,我每次都忍着不吼她,太难了。我觉得吧,孩子学汉语,还是跟着你们专业的学比较靠谱。”

    最后这句话,虽然是一带而过,但却突然像是一根针扎了一下心窝的感觉。

   也许很多“汉硕人”都遇到过这样尴尬的境况?被同胞质疑,中文嘛,谁不会教,还用得着专门学?被外国人忽视,中文嘛,跟中国人学就行了,什么专业的有什么要紧。若是你已经遭遇了这些情况,可千万不要灰心气馁,因为这样的事情,在国外(至少在韩国)更是稀松平常。

   据韩国法务部统计,在韩的外国人中,中国人人数占据着第一的绝对位置,尤其还有很大一部分中文韩文无障碍切换的朝鲜族朋友。所以在汉语教学这个市场上,从来都不缺中文老师,甚至很多时候,会存在一些因为不断竞争而压低价格的现象。甚至很多学生在选择老师的时候,也是低价优先,似乎对老师的专业并不关心。所以一开始,难免会有失落,甚至会否定自己选择这个专业的全部意义。

   从2011年到现在,十年的时间,我接触了无数的学生,曾因为种种内心的不平衡和愤懑的情绪作祟,考虑甚至付诸实施地尝试过放弃,可岁月流转而去,现在对“汉语教育”这份事业却越来越坚定,原因就在于在这十年的不断积累和磨砺中,慢慢找到了汉硕人的“汉硕魂”。

   汉硕人,绝不仅仅是词语和语法的搬运工。汉硕人本身,就是咱国家的对外宣传片。如何能让非汉语国家的人注意到中文,如何能让他们无学习压力地靠近中文,如何能让他们有兴趣了解中国,等等,这些都是汉硕人努力的方向,而这种种,绝不是表面地展示一下京剧脸谱、包个饺子、穿个旗袍等等就能解决的事情。再往大说一点,让更多的外国人通过乐呵呵地了解中文而了解中国,也是这些外国人未来或许会对中国选择友善的第一步。

   毕竟,了解了,才有可能会理解;理解了,才有可能会包容;包容了,才有可能会亲近。只是这了解的过程并不简单,需要每一个汉硕人去探索,这便也正是我们汉硕人存在并坚持的意义。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作者简介:张静宜,一个从兰大附中到兰大本科,再到兰大研究生院的“兰大钉子户”;一个带着兰大精神,在隔壁韩国做着平凡的汉语教学工作的“汉硕人”;一个每当学生说“中文有意思”“想去中国看看”时,就会兴高采烈的国际中文教师。2012年毕业后,后定居韩国,正用兰大赠与的技艺,创造着眼下的面包牛奶,还有心中的诗和远方。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