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暑期学校
暨南大学博士后苑星应邀为文学院暑期学校作学术报告
2023年7月6日下午,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苑星应邀参加兰州大学文学院2023年暑期学校,于榆中校区秦岭堂为文学院本科生作了题为“黄崇嘏,还是郦明堂?——明清戏曲、弹词中的女状元形象”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雷恩海教授主持。
讲座主要围绕“明清戏曲、弹词中的女状元形象”发展历史展开。讲座伊始,苑星博士指出明清戏曲、弹词等俗文学中出现了诸多女状元形象。虽然初看上去她们有很多类似之处,比如都经历换男装、科举中状元、仕宦显达、身份被揭示之后复装等过程,但实际上却寄寓着作者迥异的思想和用意。同时,这类故事的创作主体,也经历了由男性文人向才女作家的转变。
苑星博士从黄崇嘏本事谈起,为同学们纵向梳理了由明到清女状元形象变迁。明徐渭的戏曲《女状元辞凰得凤》以男性视角塑造了黄崇嘏这一类型的女状元形象,主要是文人的游戏之作,借以表达怀才不遇。明清易代以后,女状元题材创作主体转变为女性作家,并开始思考女性问题。至陈端生的弹词《再生缘》产生了孟丽君这一光彩四射的形象,她取代了黄崇嘏成为女状元的代表。但随后也出现了批评的声音,一系列反《再生缘》的作品出现,通过续写、改写故事的方式,矫正孟丽君的形象,调和才与德二者矛盾,使女才服膺于女德。苑星博士认为在越界创新和文学成就方面,它们或许不如《再生缘》成功,但将女德教化寓于弹词,却提升了弹词这一俗文体的地位,使其具有和诗教相似的社会功用。晚清之际,俗文学启迪民众的作用更被强调,当时虽未再出现女状元题材的创作,但在塑造、宣扬新女性的文学中,传统女状元故事的套路与主旨仍然依稀可见。
在讲座交流环节,有同学就“如何理解才女的特权意识”与苑星博士进行交流。苑星博士耐心地予以了解答,“才女的特权意识”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才艺女子的普遍态度:她们享有逾越礼法的特权,其行为非但不被指责,反而成为风流佳话。但是特权是有边界的,在超出边界的情况下,需要回归正轨。苑星博士还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国外开展明清文学研究时的不同视角和观念,提醒同学们做学术研究时,需要跨学科结合起来,尽量将视野放得开阔一些,这样更能发现问题。
讲座尾声,雷恩海教授对苑星博士的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就其中内容结合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提出自己的思考。雷恩海教授鼓励同学们以开放的心态和眼光与老师进行交流。与会师生纷纷感谢苑星博士带来的学术盛宴,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