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暑期学校

以行促学 心灵感悟——兰州大学文学院暑期学校特色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24-08-01  兰州大学文学院

    2024年7月22日——7月24日,兰州大学文学院开展了“光影里的红色传承与民俗探寻——摄影文化沉浸体验之旅”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曹磊老师领队,来自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专业7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参与活动活动小组深入甘肃临夏州,参观红色文化,感悟民俗生活赓续红色精神。

    7月22日,师生一行来到了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洮交汇观景台,奔驰沟和八坊十三巷。

    活动第一站是永靖县黄河文化博物馆。曹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黄河文化博物馆。从黄河的源头到现代黄河的治理成就,生动的图片和详实的史料彰显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同学们用镜头记录历史文物与黄河文化中特有的红色精神,深刻感受黄河精神的内涵。

    活动第二站是刘家峡黄洮交汇观景台。在这里,澄碧的黄河与灰黄的洮河相交于龙汇山,形成一道壮阔的“黄洮交汇”风景线。同学们利用曹老师教授的摄影技巧,根据光线变化构图拍摄,表现黄河的壮美与沧桑。张峻豪同学表示“在黄河文化博物馆里,一个个故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伟大力量,在刘家峡亲眼见证黄河的汹涌,我对黄河文化、黄河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

    活动第三站是东乡族自治县考勒乡的奔驰沟。这里地貌奇特,沟壑纵横,高处俯瞰可见盘旋的公路和壮阔的跨河大桥。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镜头记录下这片土地的壮美与神秘

    活动第四站来到了临夏八坊十三巷。这里是临夏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街区之一,古典建筑群相对集中,民族风情浓郁同学们在八坊十三巷进行实践拍摄,捕捉这里的古老建筑和街巷生活,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7月23日,团队参观了马家窑彩陶博物馆,胡廷珍烈士纪念馆和临夏州文化馆。

    第五站,马家窑彩陶博物馆。马家窑文化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同学们运用相机进行拍摄,了解彩陶蕴含的新石器晚期社会经济、文化、思想价值,感受到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

    第六站,同学们来到了胡廷珍烈士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认真聆听胡廷珍烈士的生平事迹,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生动再现。游雅姿同学表示,通过此次参观,不仅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认识,更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第七站是临夏州文化馆,一幅幅色彩斑斓鲜明、构图巧妙、视角独特的农民画作映入眼帘,它们或描绘田园风光,或讲述民俗故事,每一笔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深情。

    7月24日,同学们来到临夏世界地质博物馆。大家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地球印记·走进临夏、地球奥秘·生命演化、地质遗珍·遗迹荟萃、自然生态·和谐共生、华夏文脉·人文之光、地质公园·永续发展”等展览内容,用相机拍摄馆内地质模型生物标本感受祖国山河的瑰丽多彩

    此次活动期间,曹老师每天与同学们分享讨论摄影作品,指导同学们提升摄影技巧将课堂讲解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运用密切结合,通过实践解决同学们的问题

    从未接触过摄影的杨权同学表示,“这次红色摄影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让我发现了自己对摄影的热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用镜头去记录美好,传递美好。”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王博毅同学表示,这次外出摄影实践,将成为我摄影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摄影的热爱与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摄影将继续陪伴着我,让我看到更多的美好,收获更多的成长。

    “光影里的红色传承与民俗探寻——摄影文化沉浸体验之旅”是文学院暑期学校专业交叉融合实践教学的一次探索。同学们专业知识融入了社会实践拓宽了自己的眼界,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