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通知公告
兰州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年会文学院分论坛获奖名单
自我院组织兰州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年会文学院分论坛以来,共征集到学术论文124篇,经各研究所(中心)初评、2020年12月23日院评审委员会终评,确定以下同学获奖,现将名单予以公示。
一、学术型研究生获奖名单
一等奖11名(按照姓氏笔画排名)
王红丽 |
物质阐释学:物质及其阐释空间 |
王祥 |
“眼光向下”的美学——审美经验的困境及其人类学进路 |
吕东昇 |
技术赋能时代下沉浸式展览的“灵韵”研究 |
刘晨 |
感知问题与批判理论的审美政治学—以阿多诺、德勒兹和阿甘本为中心的考察 |
闫婧媛 |
脚色制与晚明戏曲舞台改编 |
李小洁 |
甘肃秦安郭嘉话韵母特点研究 |
张涛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问题初探 |
张黎 |
朝鮮時代後期漢語會話書文獻及其詞語辨釋 |
阿尔曼·艾林 |
论《喜福会》中的阈限过渡与嗅觉地景 |
钟祖流 |
青年“声音”与“欲望”的现代介入探因——从“后浪现象”引发的思考 |
谢一丹 |
朱彝尊史馆传稿与《明史·文苑传》的纂修 |
二等奖26名(按照姓氏笔画排名)
马甜 |
现当代词选对迦陵词的建构 |
王延花 |
西部裕固语短元音声学分析 |
韦肖梅 |
《敦煌廿咏》声乐套曲:可感知的敦煌文化 |
田欣瑶 |
新冠疫情的图像感知与加速时代的视觉经验 |
付湛元 |
藏地朝圣电影中的悲剧性与超越 |
冯乐群 |
孙悟空形象与视觉共同体的符号建构 |
朱怡璇 |
在生命共生与精神同构中抵达诗意西部——论红柯小说中的动物叙事及复写问题 |
刘岩 |
治世理想的追求:北宋试策中的“三代史” |
刘竺岩 |
后现代语境下网络文学批评的新变——以东浩纪“资料库”理论为例 |
刘婷 |
北京话儿化韵声学实验研究 |
李雨维 |
“星球转向”与世界文学共同体的文化建构 |
杨益 |
会话含意、隐意和明意理论对比及争端 |
杨鹏 |
?说的可能性—新世纪丝绸之路跨国移民题材电影中的表述困境 |
张钊 |
苏辙评战国法家人物探微——兼与苏轼比较 |
陈秀婕 |
由名字分析卡夫卡笔下人物K的边缘型人格障碍 |
周欣媛 |
元代疫病的防治及其文学呈现 |
赵丙立 |
古典审美范畴“气象”的生成 |
姜璟辉 |
诗如绿植”:威廉·鲁克特的生态批评观 |
晏雨晨 |
电影《同义词》中身份认同的建构与解构 |
徐洋 |
红色经典英译中的国家形象构建 |
海啸 |
上古漢語“道路”詞彙系統探析 |
曹旭 |
弦乐四重奏《最后的家庭》的赋格技法 |
戚睿元 |
吴伟业“心史”观与清初贰臣的自我救赎 |
崔淑敏 |
《大闪蝶尤金尼娅》中的空间隐喻 |
阎然 |
“梳子”語義場的歷時演變和共時分布 |
窦婧 |
审美世界主义:理解趣味的新路径 |
三等奖22名(按照姓氏笔画排名)
王依婷 |
审美认同与孙悟空视觉形象的海外流布 |
支小蓉 |
阳羡词派接受“稼轩风”的词史契机与多元观照 |
车淼淼 |
《诗经•唐风》的生命意识 |
李红霞 |
《說文解字》訓釋詞中的“引” |
李香红 |
村落庙会中女性弟子的信仰空间与身份认同——以甘肃永登县D村六月六庙会为个案 |
肖雁云 |
桂林两江平话中的“着”字被动句的历史来源及其语法化 |
宋晓丹 |
兰州方言把字句 |
张艺昊 |
杨一清画像的三层维度 |
张俊福 |
经学视域下的文学书写:冯梦龙治经经历对“三言”的影响 |
张钰 |
“灵晕”的消逝与心理距离的形成——以田沁鑫话剧《青蛇》为例 |
陈慧卿 |
“三言”中“老”类称谓词研究 |
林亭君 |
医性与诗性:日瓦戈的双重身份碰撞 |
金 露 |
主体的救赎:福柯对马可·奥勒留的解读 |
周倩 |
新时期文学中民间文化边缘化的书写 |
郑然 |
晋语介休方言中的“家” |
郎旭东 |
反思“共同体”:流动的时代中的文学想象与社会阐释 |
赵子杰 |
孙悟空动漫形象:中国视觉现代性及其表达机制 |
贺燕燕 |
开创者的创造性气质—以鲁迅、曹禺其人其作为例 |
高延锦 |
甘肃古浪话声调格局研究 |
曹姗 |
浅析李清照“秦观少故实”论 |
彭雨 |
从少儿类畅销书,看儿童文学游戏精神的变化——主要基于开卷2000年-2020年少儿类畅销书榜单TOP30的考察 |
潘伍豪 |
柏林特环境美学思想中的美学共同体建设 |
优秀奖22名(按照姓氏笔画排名)
王阳 |
论插图对戏曲文本的多层次视觉阐释功能 |
王丽 |
关于“AI重塑艺术”的思考 |
王昕宇 |
论高适边塞诗听觉形象的生成机制与文化内涵 |
田竞 |
《玉溪生诗集笺注》笺注特点发微 |
刘扬 |
元末江南词坛的复雅 |
李文娟 |
以“兄”称“弟”现象成因探析——以皖无为西南乡方言为中心 |
李芷莹 |
四库抄工改字动机探究——以《弇州山人续稿》校勘为例 |
李茜 |
他者·拟人·能动性——动物想象的三个阶段 |
杨佳锦 |
孙悟空游戏形象:视觉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中国符号 |
杨倩倩 |
网剧《隐秘的角落》改编和接受美学分析 |
况雨桐 |
《云南官话语音研究综述》 |
张丹 |
明代文化生态视角下的严嵩文学书写 |
张方星懿 |
从《正蒙》《经学理窟》探论张载主要为政观 |
张金童 |
歧感的捕获与生长:论《历史的形象》中的电影艺术 |
张熙锦 |
想象的迷宫——论若泽·萨拉马戈《所有的名字》的叙述特征 |
季春雨 |
管窥新世纪知识分子文学的悲剧性“陷阱” |
赵杉 |
论新主流电影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战狼2》为例 |
贺云 |
丝路器具身体感的生成:椅子权威感的塑造 |
徐佳慧 |
李梦阳文学史复古模拟形象的构建 |
海丽 |
论苏轼诗中的麋鹿意象 |
鲁桂云 |
“戏头”述考 |
檀德瑶 |
元好问的文人身份与淑世活动 |
二、专业型研究生获奖名单
一等奖2名
朱筱敏 |
基于 Python 程序的对外汉语教材生词分析——以《易汉语》教材为例 |
韩梅梅 |
卢旺达留学生汉语元音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的实验研究 |
二等奖4名
池睿闳 |
成语在当代传播语料中的语境互动和意义生成——以21个先秦成语的语料信息分析为例 |
宋琦梦 |
中国乡土田园文化的海外传播探究——以YouTube平台上李子柒视频的英文评论为主 |
袁红侠 |
HSK六级写作语篇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以伊朗德黑兰孔子学院学生为例 |
陶慧敏 |
新HSK高级真题“言外之意”习得情况调查及其应试策略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为例 |
三等奖4名
马婧影 |
电影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高级教学中的应用——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
祁祝安 |
对外汉语“风”的语素教学法探讨 |
杨若轩 |
离合词的界定与教学——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统计分析 |
谷元宇 |
对外汉语课堂“很+N”结构的教学策略研究 |
优秀奖4名
马融雪 |
歌谣辅助汉语课堂教学的探析 |
杨艳艳 |
试论集中识字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运用——以初级阶段同意符字教学为例 |
周鑫 |
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的“走 X”结构探究——以“走 N”、“走 A”为例 |
姜鉴鉴 |
面向华裔学生的线上汉语教学策略研究——以《你好》为例 |
公示期:2020年12月23日——25日
公示期间联系电话:0931-8914316
联系人:常雅琴
文学院
2020年12月23日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