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通知公告
兰州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年会文学院分论坛获奖名单
自我院组织兰州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年会文学院分论坛以来,共征集到学术论文137篇,经各研究所(中心)初评、2023年1月6日院评审委员会终评,确定以下同学获奖,现将名单予以公示。
一、学术学位研究生获奖名单
一等奖16名(按照论文作者姓氏拼音升序排列)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俄华楠 |
甘肃庆城(卅铺镇)方言“窜调”现象成因探析 |
付乔 |
甘肃张家川方言名词的重叠 |
郭芷彤 |
神话作为方法:《克拉拉与太阳》中的技术萨满与伦理智慧 |
海丽 |
论苏门文人的苏词批评 |
华若男 |
论吕祖谦《宋文鉴》对北宋诗歌史的建构 |
李思诗 |
分析型后人类主义与批判型后人类主义——基于罗西·布拉伊多蒂后人类主义的分类 |
刘晋汝 |
域化、询唤与交往:论古装悬疑网剧的生产模式 |
唐常凯 |
论《鄂榭府崩溃记》的视听化触觉重构 |
王天如 |
论小丑形象的伦理教诲价值:以电影《小丑》为中心 |
吴怡清 |
鲁迅立人思想的复调性 |
肖雁云 |
甘肃民勤方言名词复数标记“些的” |
徐滔 |
论一种人类世现实主义的可能 |
杨梦玫 |
论毛晋集部图书编刊及其文学思想 |
杨文军 |
从视觉中心主义到审美资本主义 |
张百舜 |
《刺客聂隐娘》影像暗部呈现与主观化构建 |
赵子杰 |
立体视镜与十九世纪的视觉重组——以克拉里的视觉理论为中心的考察 |
二等奖27名(按照论文作者姓氏拼音升序排列)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范诗云 |
重估艺术像似自然 |
冯麒如 |
论科伦•麦凯恩小说中的丧子(女)人物形象书写 |
格桑拉姆 |
《八佰》与《敦刻尔克》反类型化的叙事策略 |
姜雨昕 |
石舒清小说改编电影中的身体叙事 |
李金儒 |
汝城方言单元音撮口韵母y的声学研究 |
李小洁 |
秦安方言“儿”尾变韵和两字组连读变调 |
李一楠 |
善恶兼具:再谈《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豪侠标准 |
刘畅 |
王国维美学中的时空之思 |
刘大伟 |
“十七年”诗歌进路与昌耀的创作实绩 |
刘洋 |
用身体聆听:肉身感受力与感觉批判 |
刘莹 |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西北“花儿”研究 |
吕兰 |
图画书建筑图像叙事探析 |
马燕 |
论斯黛西·阿莱姆“跨体性”思想的话语资源与对生态批评的影响 |
任婕 |
论《蝇王》听觉符号中的生态伦理 |
王秋实 |
询唤现代:关于乡土文学面向的再思考 |
吴明霞 |
看似胡说与骨子里的分数——原始生死观与庄子的养生书写 |
吴沙沙 |
乡愁乌托邦视角下看《隐入尘烟》 |
肖存昕 |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一字”研究 |
徐佳慧 |
李梦阳传历史书写与身份认同 |
闫婧媛 |
晋商的流寓与京畿地区的民间演剧 |
于荔 |
艺术品的历史物质性——以艺术媒材及再现为中心的考察 |
张黎 |
19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俗字变异研究 |
张琬莹 |
陕西阎良方言“下”的多功能用法考察 |
赵志军 |
川藏茶马古道与藏地文学的现代新变 |
钟祖流 |
元宇宙时代的网络小说生产 |
仲恒 |
从《苕溪渔隐丛话》到《四库全书总目》——论李商隐诗歌的“浅近”批评 |
周怡佳 |
无花果的物质流传与符号生产:论古埃及西克莫树崇拜 |
三等奖33名(按照论文作者姓氏拼音升序排列)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陈挺杰 |
“唐”之“徒”义考 |
陈汐 |
文化生态视域下高台马社火研究 |
范磊 |
曾巩墓志铭的史传特色及其渊源探析 |
桂怀怀 |
李杜诗歌中的凤凰书写及其文化渊源与文化意蕴 |
郭澳格 |
“动物翻译官”赵序茅的生态叙事和生态伦理 |
姜海月 |
浅析中岛哲也的影像风格——以“华丽三部曲”为例 |
姜为怡 |
寒山诗代词研究 |
景嘉慧 |
乡村怀想的批判与未来——以威廉斯《乡村与城市》为中心的乡愁观念考察 |
李丹 |
草稿猜想与定本演变:《嘉靖以来首辅传》的文本凝定考察 |
李俊芳 |
麦克哈格共生理论与生态批评 |
李筱彤 |
气氛美学中声音研究的现象学进路 |
梁雪媛 |
沃尔海姆“看进”的现象学美学渊源及其当代价值 |
刘岩 |
误读与重塑——论李纲对李白的评价与接受 |
龙凤霞 |
自我叙述、自我探索、自我建构——再读路易丝·厄德里克的自撰《踩影游戏》 |
马皓斌 |
《史记》《资治通鉴》秦始皇书写比较研究 |
马宇晨 |
《中国纪行》中汉语词汇研究 |
聂亚芳 |
王安忆短篇小说中的上海城市物象书写与文化倾向 |
彭勃 |
德勒兹的时空影像美学与影像哲学思考 |
时夏燕 |
论余华的民间立场及其呈现方式 |
史亚萍 |
华文甫《文选钩玄》编纂探赜 |
王淑艳 |
形式何以有生命——论福西永的形式美学思想 |
王甜甜 |
阅读评点与商业出版:明代“三苏”古文评点形态发覆 |
王昕宇 |
城市景观反思中的乡村记忆重构 |
王怡丹 |
操作语体与说明语体中的存现句研究 |
魏可航 |
《生死场》中的人与动物关系 |
肖从礼 |
马王堆帛书《太一祝》神像为“东皇太一”考 |
谢敬 |
网络拼音字母缩略语的认知机制 |
杨皓喻 |
试论毕赣电影的悲剧意识——以《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例 |
张蕊 |
论象征与写实主义视域下的《白光》 |
张雅琪 |
中国现代文化的意义危机与文学转型 |
张艺昊 |
汉代像赞的生成 |
周兵 |
博物诗学视域下的秦岭想象 |
周倩 |
身份嬗变与边界突破——身份认同视野下郭沫若的文学实验 |
优秀奖18名(按照论文作者姓氏拼音升序排列)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蔡晓彤 |
地方性审美经验的破坏与愈合——以《山河故人》为例 |
陈辰 |
空间像断裂蛛网,人似难逃困兽——《第一炉香》电影改编的空间解读 |
陈恬恬 |
欲望、异化与反叛:论《魔幻玩具铺》中的女性身体书写 |
贾佩楠 |
临猗方言“到”“给”“叫”及相关句式研究 |
李蓉蓉 |
新语境下的超越:从二元对立走向二元交融——评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 |
刘坤宁 |
“包裹”语义场的历时演变 |
吕 悦 |
“孤独”的内在特征——叙事伦理视域下莫言《枯河》中的儿童生存困境 |
吕璐骐 |
《百喻经》副词研究 |
马滢瑄 |
人性与神性平衡的浪子回头叙事——《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卡塔西斯” |
王鑫美 |
《史记》文本形态与阅读史发展探赜 |
王忠丽 |
《声声慢》词调与声情 |
徐慧琳 |
柳青《创业史》中的“共同富裕”构想 |
徐洋 |
东西互鉴:《二马》的形象学解读 |
杨晓东 |
古代文学 乾隆朝学术与石韫玉“独学思想”——经世思想在乾隆朝的再发现 |
张清晨 |
消费社会的物与人 |
张雍 |
物性批评视域下的诗意阐释——以电视剧《人世间》为例 |
赵江媚 |
名副其实,才与道合——《河岳英灵集》选刘昚虚诗原因探究 |
赵怡博 |
“非虚构”与“虚构”交织——梁鸿的非虚构写作探索 |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奖名单
一等奖3名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谢雨欣 |
汉语和韩语塞音特征研究综述 |
侯倩 |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儿童汉语启蒙教材练习活动的分析 |
张欢 |
论虚拟现实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游戏的教学模式研究 |
二等奖9名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陈以天 |
SPOC教学模式指导下的线上对外汉字教学 |
苏伊拉 |
试析关于复指成分的问题 |
武慧晶 |
汉日语素“生”意义系统比较及教学研究 |
李艺 |
基于Skype平台的华裔儿童国际中文在线教学研究 |
张竹芮 |
国际中文教师微课教学话语研究 |
丁茜 |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BCC和东南亚中小学华文教材语料库中的收集及应用 |
王佳珩 |
非汉语母语者儿化韵习得研究综述 |
吴婷 |
从《鱿鱼游戏》谈韩国影视文化输出及启示 |
梁增凯 |
索南才让小说的双重叙事进程研究 |
三等奖14名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王雅洁 |
老挝汉语学习网络平台使用情况与建设路径研究 |
王洁 |
国际中文教材中的插图功能研究 |
苟永开 |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中西方“龙”的伦理叙事建构 |
魏含睿 |
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大纲的制定及应用研究 |
吴娱 |
新媒体时代下太极拳海外传播的困境与对策——以YouTube Pwnisher的视频Moving Meditation为例 |
徐畅 |
乌兹别克斯坦外语政策与中文教育的新机遇 |
李成 |
疫情背景下柬埔寨汉语教师志愿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
谭姝旸 |
中国语境下的对外汉语网络教学资源研究综述 |
董芝邑 |
初级汉语读写课教学策略探究 |
马月 |
中亚地区孔子学院公众号生命力研究 |
史雅雯 |
贬义词中性化和褒义化研究——以臭为例 |
赵连国 |
PPT 动画课件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以《HSK 标准教程 3》第 10 课为例 |
刘格 |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郑超越 |
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传递中华文化 |
公示期:2023年1月7日——9日
公示期间联系电话:0931-8913707
联系人:王老师
文学院
2023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