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清华大学黄一村博士应邀为兰州大学文学院师生作线上学术报告
应兰州大学文学院邀请,4月11日晚,清华大学历史系黄一村博士为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及古文字学强基班作了题为《出土战国古书的用字差异现象——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为中心》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文学院陈晓强教授主持,古文字学强基班全体学生以及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黄一村博士从二十世纪末以来出土的战国古书入手,重点分析了清华简中的用字差异现象,最后讨论了研究用字差异现象的意义,为听众系统地展现了出土古书文字研究中的典型性问题。在“出土战国古书介绍”部分,他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二十世纪以来陆续出土的战国时代古书。在“清华简的用字差异现象”部分,黄一村博士首先介绍了用字差异现象的定义,之后从异体字的声符、意符以及异体字构件组合方式三个角度讲述了清华简中用字差异现象的表现形式,最后介绍了在清华简的部分篇目中存在的与典型楚文字材料不同的具有显著规律的用字差异现象。在“研究用字差异现象的意义”部分,黄一村博士首先通过“新”与“亲”,“思”与“使”的通用现象举例,说明了研究用字差异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书。之后他通过“后稷氏”的书写差异举例,指出对用字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分析文献的来源和归属问题。
陈晓强教授对黄一村博士的学术报告作了总结。他指出,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合则双赢,分则两伤。我们可以借助战国文字中丰富生动的字用现象进行地域字用习惯研究,同时可以利用出土文献验证传世文献。他还鼓励同学们学习黄一村博士严谨的论证逻辑,以及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纵观整场报告,老师与学生们的反响热烈,报告间隙中的讨论十分精彩,与会师生获益良多。黄一村博士的分享使学院师生对出土文献中的用字差异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强基班同学们对古文字的感受和理解,对同学们的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