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福建师范大学周云龙教授应邀为兰州大学师生作线上学术讲座
应兰州大学萃英学院、文学院邀请,9月23日下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周云龙教授为萃英学院、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跨文化形象学中的“压抑假说”》的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张同胜教授主持,兰州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校内外师生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
周云龙教授首先将讲座定位为对形象学学科领域研究观念与方法的反思,特别是反思当代形象学成果多、创新少的乏味和尴尬境况。周云龙教授认为,“现存的批判方法不足以帮助重建中国思想主体”这种反思是正确的,但还不够细致、深入,应该从理论本身和学科建制出发。通过梳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历史,周云龙教授指出,后结构主义话语理论促成形象学研究范式的第一次转换,他者形象被视为主体镜像,形象折射的是形象生产者的立场,形象学转向一种后现代式、后结构主义的表述(representation)分析。
周云龙教授以萨义德的《东方学》为例,从萨义德对表述的相关观点切入,指出萨义德对福柯理论的复杂态度和选择性借用。周云龙教授认为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回避了一些东西,而这正是我们反思的切入口。受到福柯权力观点的启发,周云龙教授指出,“压抑假说”重置了当代形象学的学术范式,其核心内容就是:某种本真的民族特性被西方“压抑(或监禁/表述)”了,有待于研究者们把这种本真的民族特性从西方的形象生产机制中揭示出来。这就是“压抑假说”前提下形象学背后的学术冲动和文化抱负。形象学研究就像弗洛伊德式的病人在不断地自我审查和自我坦白,这个过程中,西方的权威性不断被陈述者所强化。形象学也因此演变为福柯意义上的“自我解释学”。
周云龙教授认为,跨文化形象学在观念与方法上的困境,不仅仅是因为研究者跨语境挪用了西方理论。如果说“西方”理论具有某种西方(中心主义)性或者文化帝国主义的嫌疑,那么这种嫌疑实际上体现于其悄然布置的“压抑假说”的陷阱层面,而不仅仅在于其“西方”出身。
在讲座交流环节,周云龙教授同深圳大学王春景教授、兰州大学周小莉副教授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和对话。王春景教授认为周云龙教授的讲座十分有启发性,并从学科命名和东方文学研究的角度与周云龙教授进行了交流。周小莉副教授认为,在方法论和文献方面,周云龙教授给师生都提供了丰富资源,特别是对方法的方法的反思和理论的预设的反思,为比较文学学科和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兰州大学徐洋博士和郭芷彤博士就自身研究和读书思考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周云龙教授也一一予以细致回应。
讲座最后,张同胜教授对周云龙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张同胜教授认为,周云龙教授在对跨文化形象学研究的反思、对话、交流过程中始终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周云龙教授将福柯的“压抑假说”与跨文化形象学研究相结合的理论思辨富有启发性,在理论上将当前的跨文化形象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极具学术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