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强基英华 |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兰州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强基班2022年工作总结

2022-12-30  兰州大学文学院

      2022年,在学校与学院、甘肃简牍博物馆与学界同仁们的辛勤培育下,古文字学强基班同学认真聆听师者教诲,积极探寻治学之法,以专业特色课程为基础,读简班、读书会为实践、学术讲座为辅助,发展并完善了以古文字学为核心、古典文献学和古代文学为两翼的专业培养模式,取得了可喜的培养成效。2020级古文字学强基班被评为兰州大学“十佳班级”,2021级古文字学强基班被评为兰州大学“百优班级”。

   固本强基,行稳致远

  古文字学强基班开设有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等专业特色课程,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古文字整理、分析和考释能力,突出古文字学特长,又注重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开拓广阔的学科视野。

  陈晓强教授负责讲授古代汉语和文字学课程,他在授课中要求同学们坚持阅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形、音、义为线索对古文字进行系联,并与黄一村老师共同开设了金文概论课程。魏宏远教授负责讲授古籍整理与实践和文献学概要课程,向同学们讲解文献的流布、古籍的标点、校勘、注释等知识,并要求大家积极进行句读练习,以提高古籍阅读能力。张建民副教授负责讲授音韵学和古代汉语课程,他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授课时往往能提供给同学们更多的思考角度。邓文靖副教授讲授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从现代视角高屋建瓴地使同学们全面了解语言语音的变迁,在宏观上为语言的学习提供了更新的方法和更广阔的角度。陕西师范大学的赵学清教授以线上教学的方式为强基班同学讲授甲骨文概论课程,并从语言、文化等多个角度帮助同学们发散思维,审慎思考。

  除以上课程之外,古文字学强基班还开设了《诗经》《楚辞》研究、《孟子》导读、《论语》导读、苏轼研究、诗词格律等一系列课程,以增强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古文字强基班专业课程的建设,既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是共性与个性的融合。厚本,才能强基!

(魏宏远老师为大家讲解墓志铭相关知识)    (张建民老师为21级同学讲解音韵学知识)

   学以致用,出门合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22年,古文字学强基班同学延续了读简班、读书会等项目,将其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共开展读简班项目三十六期,读书会项目十六期。参与指导读简班项目专题的汪燕洁老师,在古代汉语词汇与训诂学上造诣颇深,在教学工作中讲授古代汉语、近代文字概论课程。参与指导读书会项目的黄一村老师侧重对出土战国古书的研究,在教学中负责讲授金文概论和战国文字概论课程。

  在和甘肃简牍博物馆合作开展的读简班项目中,同学们有意识地调整了领读方式, “顺序领读”“专题领读”交替进行,既关注到读简的连贯性,尊重简牍埋藏空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又对某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悬泉汉简中所见的名物制度、政治运行等内容开展专题讨论,努力做到简牍出土材料与专业传世文献相结合,进而充分发挥甘肃简牍出土大省的优势,将专业学习与地方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本专业学习的针对性。

               (强基班同学在读简班上的专题领读)

(第五十期读简班海报)

  读书会项目在主题选择上也略作调整,从组织大家统一学习某一文章篇目到鼓励大家自由选题,这种更加灵活的方式提高了同学们参与的兴趣,并且兼顾了三个年级的不同学习进度,能够根据学习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在这种方式下,古文字学专业的同学们先后进行了主题为“秦骃祷病玉版”“敦煌俗字概说”“《蟋蟀》对读”“包山楚简舒庆杀人案”等多个不同领域中古文字相关知识的学习,因而极大地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强基班同学在读书会上的专题领读)

(任思行同学在第十五读书会上讲解黑夫与惊家书木牍)

(第二十一期读书会海报)

  另外,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指导帮助下,兰州大学文学院也与《兰州晚报》达成了合作,自本年十月起,强基班同学定期在晚报新开设的 “兰山论简”专栏中发表小文章,分享自己在简牍学习中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个平台,同学们将在学习中收获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表述成文并加以润色,择优录取,现已产生了《拓荒汉简研究的功臣——王国维》《漫谈汉简“岁”与“年”》《悬泉置出土的养老简》三篇可圈可点的小文章,极大提高了大家锤炼文字的能力和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尉依朵同学在《兰州晚报》发表文章)

    名家讲座,引领成长

  为了让同学们接收学术前沿信息、感受名家风范,文学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设了专题系列讲座,讲座以文字学为主,兼及文献学、简帛学、历史学、古代文学等多方面知识。在参与讲座的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发问,审慎思考,受益匪浅。以下为系列讲座开展情况:

  这些高质量讲座以研带学,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在讲座中得到充分而全面的拓展。通过这一系列讲座,同学们既感受到专家学者严谨醇正的治学态度,又深刻体会到了学术的广阔与精深,大家的学术兴趣正在前所未有地被激发、调动出来。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学术训练,持之以恒,强基班同学一定能终有所成。

刘钊教授作“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漫谈”讲座)

(田河教授作“出土遣策整理与研究——以楚地出土战国遣策为中心”讲座)

   科研兴趣小组,探索新知

  古文字强基班的同学们在今年参加了黄一村老师主持的“古文字构形与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喻忠杰老师主持的“敦煌文学写本研究”、李利芳老师主持的“儿童文学研究”、杨许波老师主持的“唐宋文学经典研读”等一系列科研兴趣小组。同学们参加科研兴趣小组,既开拓了眼界,又深入学习和巩固了自身专业。

  在喻忠杰老师主持的科研兴趣小组活动上,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在文字学、文献学、古籍整理与实践等专业课上所学,校读敦煌写本时对部分字的释读和判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黄一村老师主持的科研兴趣小组活动上,黄老师从古文字构形与古代历史文化的概念、意义以及学习方法三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李香莹同学结合在专业课上所学,进行了题为“古文字构形与古人的饮食”的汇报。她通过搜集资料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深入了解了古人的饮食系统,包括古人吃什么,用什么吃,怎么吃三个问题,跨出了科研的第一步;张景桐同学认为自己参加科研兴趣小组最大的收获是查找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徐翔同学认为参加科研兴趣小组活动后真正感受到了浓厚的研究氛围,研究活动不仅使他学到了新知识,更是锻炼了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科研思维。

(“古文字构形与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科研兴趣小组全体成员)

  既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又有踏实学习的勤奋,古文字学强基班同学在科研兴趣小组和创新创业项目中的表现,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以研促学的学习与科研模式,让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感受科研魅力,同时让科研提前走进同学们的认知领域,用科研带动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小荷露角,路长修远

       2022年,古文字学强基班同学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崭露头角,硕果累累。

  甘肃,古称雍凉之地,2022年,秉持 “雍熙雅正,与古为新”的宗旨,2020级的陈冠宇同学发起创立诗社“雍社”,扎根历史底蕴深厚的甘肃,“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雍社致力于汇聚西北地区热爱诗词的同好,大家共同探求诗文创作之道,寻找生活中的风花雪月。目前,雍社已成功举办第一次诗词研讨会活动,活动主题为“简论唐代五律的章法与气格”,由陈冠宇同学主讲,深度探讨了五律唐诗中的气格与章法,同时陈冠宇向大家分享了诗歌创作的心得体会,赢得大家一致好评。如今,雍社由2021级任思行同学负责社团的日常运行,她将结合学校实际安排情况,积极举办研讨会、游园会等活动,和社团成员们一起走入诗词的世界,让诗歌真正成为生活的养料。

 

(雍社的宣传海报)

   

(陈冠宇同学在诗社分享诗歌创作心得)

  强基班同学已累计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5项。2020级的张景桐同学主持了国创项目《悬泉汉简(壹)释文及“一字多用”研究》,2020级强基班闫锦楠同学、2021级强基班陈希同学参与了该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丁士舜同学主持的国创项目《上古汉语祭牲类词同源分化研究》,2020级强基班陈岑同学和2021级强基班任思行、董郅坤同学参与。2020级强基班王瑞霖参与了萃英学院的创新项目《唐奚陟墓志考释》,2020级强基班闫锦楠参与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校创项目《高校网络思政平台传播效果的研究》。

      2020级王瑞霖同学获得兰州大学2021-2022学年一等奖学金;陈冠宇同学获得润物堂-“润物真茶杯”2022年第五届咏茶诗词赛暨骈文赛诗部一等奖、词部二等奖、骈文部三等奖以及天府双流杯中华大学生诗词大赛三甲,还担任了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首届樱花杯全国大学生诗词大赛复审评委、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2022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初评评委。陈岑同学获得兰州大学2021-2022学年二等奖学金,被评为2021-2022学年“优秀共青团员”、兰州大学2021-2022学年优秀学生干部以及文学院“优秀团支书”,还获得了山东省郓城县防疫志愿活动“最美志愿者”、第五届全国高校心理剧大赛全国优秀剧目奖和最佳道具设计奖(集体)。2021级强基班李坤焱同学荣获第六届中华吟诵诗词大会三等奖。陈希同学在五四评优中荣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任思行同学被评为文学院优秀学生干部,李香莹同学被评为学生标兵。任思行和李航宇同学于20221月被评为暑期实践院级优秀队员,陈希同学参与的“兰大使者母校行”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董郅坤同学获兰州大学“母校行”优秀组织奖。此外,任思行、吴芸菲、李香莹、陈希等同学还获得了优秀学生奖学金。2022级强基班许可阳同学被评为兰州大学2022级本科生军训优秀学员。许舒淳同学在2022116日举办的勇士杯侦察兵大赛中获二等奖。

(李坤焱同学荣获第六届中华吟诵诗词大会三等奖)

  凡古今名人学术之成,皆由辛苦,鲜有天才。未来的一年,古文字学强基班同学们将继续充实自己,不断向前。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