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国际中文日,兰大学子说

2023-04-20  兰州大学文学院

  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是增进不同文明对话的桥梁。4月20日,是中国谷雨节气及联合国中文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文联盟合作,以“中文:增进文明对话”为主题举办“国际中文日”活动,倡议各校举办2023年“国际中文日”活动。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根据兰州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的安排,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2020级、2021级、2022级、2023级硕士研究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实践,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未来发展展开积极讨论。苏伊拉、张蕾、丁茜、刘晓宇、张怡、江山、韩钰珊、武慧晶、孟聪九位同学的发言表达了新时代汉硕学子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未来的美好期待。

  苏伊拉: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ChatGPT如火如荼,人工智能将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推向新的高潮。“汉语热”燃烧的方式走向多元化,立体化,这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也是科技的时代成果。作为新生代国际中文教师,吾辈当精进能力,驾驭时代产品,助汉语之花盛放。

  张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们每位汉国教人的责任与使命。在新时代,新阶段,我们更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去讲好中国故事。

  丁茜:疫情中我国仍积极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探索新发展,产生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后疫情时代下,我们仍需推进此种模式。汉语志愿者可以去各国传播汉语知识和文化,亲身体验;也可以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展开更加科学、完善的线上教学,提升个人素养,促进汉语学习。以此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为国际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刘晓宇:随着世界汉语热的逐渐升温,我们兰大汉硕学子充分意识到,自己既要掌握丰富扎实的语言文化知识,也要拥有传播中华语言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在世界范围内教好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在工作和学习中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张怡: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孔夫子的话,在一代又一代汉语志愿者的传播下,真的走向了国际化,瀚宇之花盛开在世界各地。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有着双重使命,一方面需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需要担当起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从而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江山:随着中文热在海外持续升温,中文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锻造过硬的教学本领。同时,要树立文化自信,涵养人文素养,积极地向世界贡献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力量。

  韩钰珊: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中文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四月二十日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国际中文日”。作为汉硕学子,我们要明确自身使命,理论与实践结合,带着春日的期盼,迎着春日的清风,接续奋斗,将中文之花带向世界各地。

  武慧晶: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和线上教学实践,我对国际中文教育这一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年后择业的问题。希望我们未来在个人岗位上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升个人的文明素养,始终保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学习心态,坚定汉语对外传播的初心。

  孟聪: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文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作为兰大汉硕学子,推动中文教学,架起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我们义不容辞。“心怀梦想,步履不停。”我们不仅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素养,更要扩展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勇于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担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十余年勤耕耘,培育文化使者;几万里筑梦想,共布汉语芳华。“兰大汉硕人”将努力坚守,接续奋斗,让青春之花和汉语之花齐绽放,共精彩。为庆祝“国际中文日”的到来,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已推出“汉硕留学生的中国故事”,随后将继续推出“国际中文日”暨兰州大学文学院第九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做闪亮的中国名片”——兰大汉硕学子共庆“国际中文日”等系列活动。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