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兰州大学第七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候选人——文学院敏春芳教授

2024-11-12  兰州大学文学院

    敏春芳,甘肃临潭人,现为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萃英学者”(三级岗),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所长。先后在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兰州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2年从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出站。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宝钢优秀教师”、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出版学术专著七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等,结项鉴定等级均为优秀或良好。在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六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研究成果荣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曾多次在美国加洲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法国国家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等地访学交流。20251月底将受邀赴威尼斯大学,进行“中国古典文献整理、语言接触及甘肃汉语方言研究”的学术交流。

    敏春芳教授扎根西北,深耕甘肃汉语方言及西北语言接触研究多年,开辟了“西北汉语方言语言接触研究”的新领域,进行了突破性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及语言接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关成果获得学界的高度认可及好评。

    一、本科生教学

    敏春芳教授执教三十余年,始终坚持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以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激情澎湃的教学风格感染了一批又一批文学院学子。

    坚持贯彻落实学校“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要求,近五年,面向本科生开设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小学基础”“中国语言学史”等多门课程,共计545课时,学生数843人。其中《古代汉语》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12),《小学基础》已建设成为兰州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2019)。

    敏春芳教授还为相关课程精心编写了教材,如《古代语言文字学》《语言接触研究导论》等,均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课堂上,敏春芳教授从文字的构造、词义的训释到语义语法的演变梳理,从耐心细致地教学生做笔记到结合具体文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为尚处于迷茫期的学生打开了语言学的大门,点亮了他们探索未知的明灯,深受学生认可。

    二、研究生培养

    敏春芳教授对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更是倾注了无数心血,要求学生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少说多做,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扎实的学术素养、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科研潜力的高水平人才,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西北地区是语言研究的富矿,语言接触现象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开展研究的前提是进行深入的语言调查。敏春芳教授刚从事语言接触研究时,一方面要学习新理论,另一方面亲自带领学生深入西北民族地区进行语言调查,挖掘一手的语言材料。先后去过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七市一县调查汉语方言和藏语,如去卓尼县的藏巴哇镇调查藏语;去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很多地方调查民族语言,去积石山的“保安三村”调查保安语;深入东乡县的二十四个乡镇调查东乡语和东乡汉语;赴青海的祁连县和化隆县调查“托茂人”和“卡力岗人”的语言等等。手把手教学生记音、转写和研究,产出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支持。田野调查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带领学生阅读经典,打好理论基础。敏春芳教授十分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她常说:“学术研究的每一步发展都不是空中楼阁,都要有一定的基础和出发点。在学术上练就真本领的前提条件就是夯实基础,而夯实基础的前提是精读经典论著。”敏春芳教授不仅精挑细选、面面俱到地为学生列出必读书目的清单,还坚持每周通过微信群和腾讯会议等开展读书会活动。每次活动长达4-5个小时,导师点评、同门交流,近几年已精读完《语言论》《汉语史稿》《近代汉语助词》《汉语词缀研究》《汉语史的研究和汉语史的语料》《近代汉语研究的新进展》《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等多部经典论著以及西北方言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等。经过细致地阅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撰写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项目申报书时都更加得心应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过兰州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6位博士先后获批中央高校项目,3名博士和5名硕士获评兰州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多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博士。比如2024年,曹婷婷、焦敏、陈挺杰、张琬莹四位硕士同时考取博士研究生,分别在河南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继续深造。

    “以会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12019年“兰州大学语言接触研究中心”成立,以中心为依托,敏春芳教授整合研究团队,开启了“以会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起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例如20199月,与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二室联合举办“语言接触与西北汉语方言的演变”研究论坛;202210月,与清华大学合办“清华大学第六届语言学博士论坛”;20237月,再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汉语史与西北地区语言接触问题”学术论坛。2)敏春芳教授还多次带领学生(每次都是3-5位)赴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参加学术交流。如201911月,率领团队一行7人,前往浙江大学中文系,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东西对话——接触视野下西北方言和东南方言语言研究”学术交流活动;202311月,带领两位博士研究生前往赴成都参加“第十三届中古汉语学术研讨会”;202312月,带领两位博士生,一行3人在法国巴黎参加了“中国北方地区语言接触与汉语历史演变”第三届巴黎研讨会,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最前沿的学术信息,也拓宽了研究视野,提高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敏春芳教授的学术成长经历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两次转型”:硕士阶段攻读汉语史专业,从事传统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博士阶段转向敦煌文献语言研究;博士后阶段转向语言接触研究。敏春芳教授一直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钻研、一丝不苟,两次转变学术方向,在传统语言文字学、敦煌学、语言接触领域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宽了研究领域。这样的学术成长经历也深刻地影响着自己的研究生,他们有的从事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有的从事文献语言学研究,有的从事汉语方言学和语言接触研究。敏春芳教授从不限制学生的研究领域,鼓励他们拓展视野,广泛涉猎,无论是汉语史研究还是方言研究,都要注重多领域的交叉和联系。敏春芳教授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为西部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语言学新人,使西北的语言学事业能够薪火相传。敏春芳教授指导的博士毕业生,90%留在了甘肃省各大高校,他们肩负使命,扎根西部,缓解了西部、特别是甘肃各高校语言学教师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压力。如兰州大学的焦浩、康燕,西北师范大学的宋珊,西北民族大学安丽卿,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丁桃源,河西学院哈建军,天水师范学院付乔等;在读博士中有甘肃政法大学教师张黎、甘肃财经大学教师贾丽,还有甘肃省简牍博物馆研究员肖从礼等,大都已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是各自单位语言学科的教学科研骨干。

    学习和运动,两者都要在路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田野调查、苦读文献、持久写作,这些做学术研究绕不开的环节,都需要强健的体魄。敏春芳教授特别强调学术研究和体育锻炼应该齐头并进,她身体力行,经常跑步运动,并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甘肃省举办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在2021年兰州大学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六周年长跑火炬接力活动,敏春芳教授团队取得了全校第六名的好成绩。跑步使人身体强健、精神抖擞,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更快的速度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也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敏老师常说:“敏于行而讷于言”。她时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事事敢为人先,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乐观面对,从不抱怨。“每日千字练笔”“十公里长跑”,坚持“1万小时的锤炼”,这是敏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她自己多年来坚持的准则。在语言学的田野中,敏春芳教授不仅是引路人,更是心灵的灯塔,她以无私的奉献、深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在敏春芳教授的示范和启发下,文学院学子们将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为中国语言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图片:付乔、张琬莹

兰州大学文学院

20241112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