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兰大校友闫娜老师应邀为文学院2025级国际中文教育新生开展入学教育系列讲座
为帮助2025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新生快速衔接专业学习、拓展专业视野、明晰行业实践方向,兰州大学文学院于9月2日至3日在榆中校区秦岭堂B106室和A214室分别举办两场新生入学系列讲座,特邀文学院优秀校友、教育部语合中心公派教师闫娜老师重返母校,为该专业新生量身定制两场聚焦国际中文教育海外教学实践与创新的专题讲座。本次系列讲座由兰州大学文学院傅钱余副教授主持,旨在以校友实践经验为桥梁,帮助新生打通专业理论与行业实务的衔接通道,为后续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傅钱余副教授主持讲座
第一场讲座的主题为“国际中文海外教学课堂组织与管理策略及实践案例分析”。闫娜老师以海外教学中“时间观念差异”与“语速适配”的现实痛点为切入点,直指课堂组织管理对教学成效的核心影响,系统阐释高效课堂管理的实施路径。她提出,优质的课堂管理需兼顾“激励设计”与“细节筹备”——既要丰富课堂奖励机制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更要在课前课中做好教学材料储备,通过清晰的指令传递、贴合学生兴趣的内容设计与活动策划,构建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课堂生态。针对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教学对象多元、内容体系庞杂、方法需求多样”的独特属性,闫老师深入剖析课堂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核心管控维度,结合不同课堂行为场景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面对跨文化交际可能产生的障碍,她从课堂用语规范、教学手段适配、内容本土化调整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为新生规避跨文化冲突提供实践指南。讲座中,闫老师还以自身教学实例为样本,引导新生共同剖析案例问题、探索解决路径,以沉浸式教学氛围让抽象的管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法,现场互动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闫娜老师开展第一场讲座
同学们聆听讲座
第二场讲座主题为“国际中文课堂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讲好中国故事——AI生成语言指令讲解”。闫娜老师以“故事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价值”为开篇,强调国际中文教师需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素养,并从“内容选择”与“讲述技巧”两大维度给出提升路径:在内容选择上,需深耕中国文化内核,筛选能够破除认知偏见、展现当代中国风貌的正面素材;在讲述方法上,要秉持“以小见大、求同存异、承古纳新”的原则,让中国故事兼具文化深度与国际传播力。为推动传统故事教学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闫老师聚焦AI工具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愚公移山”为教学案例,现场演示如何借助豆包AI工具,通过进阶式语言指令生成故事绘画、优化文案内容,并将静态画面转化为学生喜爱的动态视频,直观呈现AI技术对教学形式的丰富与教学效率的提升。此外,她还分享了个人常用的AI工具矩阵与高效语言指令模板,为新生打开“技术赋能教学”的新视野,助力其掌握符合数字化教育趋势的教学技能。
闫娜老师开展第二场讲座
同学们与老师探讨海外教学问题
两场讲座紧扣国际中文教育行业前沿与新生学习需求,从海外课堂管理的实务技巧到AI教学工具的创新应用,从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智慧到中国故事的传播策略,闫老师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新生构建起立体的专业认知体系。她在分享中既点明课堂管理中的细节要点,也前瞻行业发展的技术趋势,让新生得以提前触摸行业脉搏,明晰专业学习的重点方向。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两场分享跳出了传统理论教学的框架,将真实的海外教学场景、可操作的管理方法与创新的技术工具融为一体,不仅解答了自己对专业实践的困惑,更让自己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