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学行结合,叩问古今——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专业学生研学之旅
凉风飒飒,秋意正浓。2025年9月20日至29日,兰州大学文学院2023级古文字学强基班的十一位同学在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南小兵老师、黄一村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前往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四省五城开展为期十天的研学实践,将课堂搬进千年文明现场,完成了一场学行结合、叩问古今的文化寻根之旅。

研学前半程,师生前往陕、豫两省。踏上这片历经无数王朝兴衰的土地,其厚重博大的文化气息立刻吸引了同学们。吉金宝鸡,青铜铸史,铭文典藏礼乐;古城西安,汉唐气象,风华照鉴古今;殷墟安阳,甲骨呈书,卜辞破译殷商。浩浩长河,奔流不息,三城折射出的是华夏文明在殷商、秦汉、唐宋等不同阶段的辉煌印记。同学们踏足其间,用心感受着各个历史时期独特的文化气息,课堂中的知识在那些立体的文物上变得可触而可感,生动而鲜活。


在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同学们得以见到何尊、逨盘、?簋、秦公镈等多个举世闻名的青铜重器,触摸到周秦王朝的文明脉络;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同学们不仅直观理解了考古工作的科学严谨性,还清晰感知到“中原文明从起源、发展到鼎盛”的完整历程;在安阳妇好墓与殷墟王陵遗址,同学们从甲骨文字、青铜重器与殉葬遗存中,直观体悟了商代的恢宏气象;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同学们俯身辨字,在片片卜甲中看到三千多年前先民的真实生活。

研学后半程,师生赶赴鲁、晋二地。齐鲁海岱兴,晋韵传千年。黄河绕“兰山”,在济南知新楼里,兰大学子跨越山河,与山东大学古文字学强基班师生一道谱叙兰山之谊。三晋大地上,晋公盘游鱼灵动,晋侯苏钟凿刻青史;晋祠木盘龙欲飞,武周造字静藏石经。古柏苍翠,曲径通幽,同学们漫步其中,倾听地下与地上文物在历史长河中流动的声音。


器物无声,却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厚重;纹饰斑驳,仍传递着先民智慧的灵光。这次行走的课堂,不仅让文字走出典籍、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更在年轻学子心中埋下了深耕传统文化的种子。同学们切身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从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相信在未来,同学们将以更扎实的学识、更开阔的视野,让古老的汉字与器物,在新的土壤中焕发勃勃生机。


强基班师生在此次研学实践中,深化了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在触摸文物、饱览河山的过程中,同学们既丰富了专业知识、提升了人文素养,也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壮美,进一步筑牢了研习古文字学的理想信念。面向未来,强基学子将立足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的新起点,以扎实学识守护华夏根脉,以青春智慧焕活古老传统,矢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注入蓬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