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学院新闻

文学院举办生态文学经典读书报告会

2020-10-26  兰州大学文学院

   为培养本科生研读经典作品的能力,加强本科生硕士生的交流,10月22日上午,文学院在榆中校区天山堂A305教室举办了生态文学经典读书报告会,二十名2018级本科生作了读书汇报,四名研究生作了分组评议。报告会由郭茂全教授主持。

 

   郭茂全在发言中指出,文学经典是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生态文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与生态哲思,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梭罗《瓦尔登湖》、卡逊《寂静的春天》、利奥波徳《沙乡年鉴》、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是中西生态文学经典的代表,研读生态文学经典对培植同学们的绿色生态情怀有积极作用,而“本硕一体”参与式的读书汇报与交流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与批评能力。

   《瓦尔登湖是亨利·大卫·梭罗居瓦尔湖畔的记录,是生态文学的代表性原典之一。六位同学基于文本的仔细研读,分别从梭罗的生态观、散文话语的建构、生态思想的理论阐发等方面作了论述。袁晓梅同学从《瓦尔登湖》中对人类生态记忆的激活、梭罗的简朴生态观、敬畏自然的伦理观和生态记忆的再编码出发,了题为《瓦尔登湖》: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建构的报告李海凡同学以自然感应能力的培植与激活为主题,从多感官为中介、具身性感受自然的方式为基点进行破题,探究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亲近自然的机制。李雯同学的报告《瓦尔登湖》的重生母题解析”从梭罗的“重生”体验出发,认为《瓦尔登湖》在湖泊的重生写作得到了生命延续徐锦同学的报告紧扣题目“简朴,简朴,还是简朴——论瓦尔登湖中的简朴生活观,从食物、服饰、房屋以及梭罗的漫步出发,探究了作品丰富的意蕴。范晓彤同学对《瓦尔登湖》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悟,作了题为《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报告尚瑞同学以“瓦尔登湖与道家思想中的相通之处”为题,从《瓦尔登湖》中的修心说、入世观和贵生思想三个方面将《瓦尔登湖》与道家学说进行打通,进行理论对话。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是全世界影响巨大的环保名著。该读书小组主要关注了文本中所呈现的生态思想。陈昕玥从“旷野之声”“环保之音”和“生命之歌”三个部分探讨《寂静的春天》何以成为经典,作了题为“寂静深处的旷野之声——解读《寂静的春天》”的报告,认为该书打破现代科学无往不利的神话。马萍以“《寂静的春天》的生态治理:从控制自然到自然控制”为题,抓住“控制”与“自然”两个关键词,对比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分析“另外的道路”的意义与可能。曹曦文从《寂静的春天》引发的争议入手,梳理了争论的焦点,紧扣文本探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路径,作了“人类对自然承受度底线的争议——解读《寂静的春天》”的报告。刘安琪以“《寂静的春天》中的环保观念与生态美学价值”为题陈述了作品中反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环保观念,探讨书中呈现的自然性、整体性和交融性等生态美学主要原则。郭宇慧从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和生态伦理三个角度出发,阐述“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加减法”这一核心观点,关注了作品中的生命书写并审视其价值。

   《沙乡年鉴》报告组有四位同学作了分享。王馨怡和马熙亚两位同学都是从土地伦理的角度入手来分析《沙乡年鉴》。二者的报告在土地伦理观的意义与思想内涵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张宇昕向大家分享了《沙乡年鉴》中描写比较精彩的两个段落,她认为“让自然万物说话”的描写方式,激发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恩,也引发了她对“伦理学的边界、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思考;张诗睿分析《沙乡年鉴》中生态整体主义观念的叙事表征,认为利奥波徳的土地伦理思想的中心是生态整体主义观,并从时令顺序、时令主题和叙事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利奥波徳叙事背后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观念。

   《大地上的事情》是中国作家苇岸的生态散文集,五位同学从生态伦理、非虚构写作、审美意蕴、观察视角、生态哲思等方面对其作了探究。鲁蕾同学“《大地上的事情》中的‘根’意识及其生态伦理意义”的陈述创新性地将“寻根文学”和生态意识相结合进行思考。赵绘霖同学的“《大地上的事情》中的非虚构叙事与诗性写作”报告在详述他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大地上的事情》的写作表现出的非虚构以及诗性特点加以展开论述。赵钰茜同学结合苇岸的创作观作了题为“《大地上的事情》看苇岸对真善美的追求”的报告,从动物谱系,自然景观,审美追求三个维度展开,论述了苇岸在书中描写的动物、自然所体现出的审美追求。张春蒙同学的报告“论《大地上的事情》中的‘观察者’”以“观察者”的词源意义演变切入,论述了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中是如何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状态进行观察、描摹和刻画的。王妍同学的“大地的诗意与哲思——从《大地上的事情》探讨苇岸的生态写作”从苇岸的生态观念的哲理性、文本中的生态意象两方面论述了苇岸的生态观念,认为苇岸写作中的片段形式与自然属性具有极大的契合性。

   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的四位研究生分别了作评议。李茜针对《瓦尔登湖》读书报告组的同学作了点评,从捕捉问题域、文章的逻辑构架、理论之间的融通等方面对几位同学的论文作了评述。姜璟辉对《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的汇报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指出报告存在的研究对象不明确、陈述重点性不突出、观点创新不够等问题。王兵兵评议了《沙乡年鉴》读书报告组同学的发言,从土地伦理、生态叙事等方面的阐释中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孙岚对《大地上的事情》组几位同学的报告作了详细评述,在案例论证的阐释方法、论点的可延展性方面与同学们作了交流。

   此次活动是本科生《生态诗学》课的有机组成,又是本科生硕士生相互交流的良好平台;既是本科生学术论文写作训练的有益方式,又是研究生教育实践培养的必要环节。活动对提升本硕学生的文本研读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都大有裨益

 

上一篇:标签"field"参数错误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了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