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八十九):当好文化使者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刘子硕、祁浪浪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刘子硕
早在中学时期我便从很多渠道了解到了孔子学院,并且一直憧憬着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位教授中文知识、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于是在高考结束之后,我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早些时候我经常向亲戚朋友解释什么是“汉语国际教育”,他们常常有一些误解:“教外国人中文还用学?”“这跟语文有什么区别?”“我教中国人语文不行,但是教外国人汉语肯定是个中国人都行!”在经过深入学习和多次解释之后,我对本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首先,汉语国际教育是和语文教学完全不同的,语文是在学生们已经熟悉汉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语文知识,不仅有“语”更要有“文”,提升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中文素养,而汉语国际教育则教的是语言,更强调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要求学生能懂会说会用汉语。其次,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教外国人汉语,教外国人汉语除了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教育学、跨文化交际学、心理学等基础之外,还应该有扎实的汉语基础。每个母语者必然是熟练使用母语的,但是他不一定知道语言的内部结构和层次,也对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细微处差异没那么敏感的认知,比如“不”和“没”的区别,在专业学习的时候能够掌握这些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国际中文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这使我想到了国际中文教育先驱戈鲲化先生。他早在1879年便受聘至哈佛大学,当之无愧是中美文化交流的第一人。戈鲲化先生有三个坚持,来遂行其使命。其一,他坚持用南京官话讲座,不按照英国人的课本讲北京官话,力求原汁原味。其二,他坚持穿官服、戴官帽上课,提请学生注意东方的尊师美德。其三,他自编中文教材《华质英文》,这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一本中国人用中英文对照编写的介绍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诗词的教材”(哈佛校方评语)。尽管戈鲲化先生昔日的一些观点和行为不大符合今日的学科认知,但是他当时对中华文化的坚持让人受益匪浅。语言与文化本是紧密结合的,汉语国际教育中需要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戈鲲化先生曾有诗云:“抟风偶尔到天涯,寄语休嫌去路赊。九万里程才一半,息肩三载便回华。”如果戈鲲化先生看到今日中华民族之强盛,国际中文教育之兴盛,当会万分欣慰。我将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去格鲁吉亚任教。我也愿意投身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之中,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传播中华文化,实现自我价值
祁浪浪
我想,很多人报考汉硕的原因还是因为热爱吧,想把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发生华夏大地上的故事。毕竟这里曾诞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发生过那么多惊心动魄的事件,还有生活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我们愿意把这些故事讲给其他国家的人们。我们相信,在那些我们未曾踏足的地方,同样有希望与中国友好往来的人们。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震惊的速度发展,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作为未来国际中文教师的我们,可以在传播汉语、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我觉得国际中文教师就像是一朵朵蒲公英,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大风中飘啊飘,飘到了一片又一片陌生的土壤,在那里开出了汉语之花。每个人都想拥有精彩人生而不甘于平庸生活,想要见识更大的世界,国际中文教师是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之一,异国他乡的文化碰撞与教学实践都会成为人生中的美好回忆。
汉语国际教育是干什么的?每当有人这么问的时候,我都会说:这是教外国人说汉语的。教汉语,听起来挺简单的,教汉语好像也不怎么难。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我认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有扎实的汉语功底,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相关知识要烂熟于心。其次要有突出的教学能力,要能把汉语知识给学生深入浅出地讲出来,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国际汉语教师和一般教师的不同之处是常处在异文化环境中,教师除了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他国文化,这样不仅能使自己更快融入异文化环境,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汉语知识与中国文化。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