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一五七):国际中文教育之路:从实践中感悟与成长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经培养学生中外学生946人,向39多个国家派出中文实习教师525名。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学生了解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李鹏程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国际中文教育之路:从实践中感悟与成长
李鹏程
初遇教学挑战
作为一名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研一学生,虽然还未正式毕业,但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积极投身于国际中文教育实践,希望在这个领域积累更多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去年,我有幸参与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X手里中文的远程线上一对一教学项目,这段经历让我对国际中文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去年接手康天格这个学生时,他是弗吉尼亚大学大二金融系的学生,正在学习 HSK3 级。远程线上教学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在虚拟的空间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高效地学习汉语,是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在课程开始阶段,我发现线上教学的互动性相较于线下课堂有一定的局限。康天格有时候会因为网络延迟或者面对屏幕的不适应,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在每节课开始前增加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比如用简单的汉语进行日常问候,询问他当天的生活点滴,像“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有没有参加有趣的活动”,这些简单的话题既能让他快速进入汉语交流的状态,又能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HSK3 级的词汇和语法对于康天格来说有一定难度。例如,“把”字句的用法,我按照教材讲解后,他在实际运用中总是出错。于是我改变教学方法,用生活中的场景举例,比如“请你把书放在桌子上”,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的图片,让他更直观地理解“把”字句表达的动作和对象的关系。通过反复练习和场景模拟,他逐渐掌握了这个语法点。
跨文化交流中的碰撞与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康天格有很多次跨文化交流。我们利用 padlet 这个平台分享各自国家的文化,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进了我们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有一次,在学习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时,我在 padlet 上分享了春节的习俗,包括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等。康天格对这些习俗非常感兴趣,他说在美国,虽然也有一些地方会庆祝春节,但和中国本土的庆祝方式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他还分享了美国的感恩节,介绍了感恩节的由来和他们家庭庆祝感恩节的方式,比如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火鸡,观看橄榄球比赛。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魅力。
还有一次,我们学习到与美食相关的词汇,我向他介绍了中国的八大菜系,详细描述了川菜的麻辣、粤菜的鲜美等特点,并分享了一些经典菜肴的图片。他则分享了美国的汉堡、披萨等特色美食,还讲了一些关于美国快餐文化的趣事。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不仅学习了语言,还拓宽了文化视野。
在交流中,我也会遇到一些文化误解的情况。比如,有一次我和他谈到中国的谦虚文化,当别人夸奖自己时,中国人往往会谦虚回应。他不太理解这种方式,觉得直接接受夸奖是更自信的表现。我向他解释了中国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自我修养。经过这样的解释,他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成果与反思
经过 12 周的教学,康天格在汉语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他能够更流畅地进行日常对话,HSK3 级的词汇和语法掌握得也更加熟练。在最后的课程评估中,他对我的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回顾这段教学经历,我也意识到自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方法上,虽然我尝试了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但有时候还是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创新。在跨文化交流方面,虽然我积极与康天格分享文化,但对于美国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有时候不能很好地回应他提出的一些关于美国文化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阅读了大量关于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书籍和论文,学习了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同时,我也加强了对美国文化的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
对未来教学的期待
这学期,我参加了西雅图Gus Rowe手里中文的项目,他是一名高中生,对中国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有机会到中国游玩。基于之前的教学经验,我对这次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
对于这个新学生,我首先要了解他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考虑到他是高中生,时间相对有限,我会更加注重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在教学内容上,除了按照教材进行汉语知识的传授,我还会增加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比如中国的旅游景点、流行文化等,满足他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
在教学方法上,我会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汉语词汇时,我会制作一些有趣的动画卡片,让词汇更加生动形象;在学习语法时,设计一些语法游戏,让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法知识。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能够帮助他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为他将来的中国之行做好准备。我会鼓励他用汉语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的汉语思维能力。
对国际中文教育的认识与职业规划
通过这两次教学实践,我对国际中文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国际中文教育不仅仅是汉语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汉语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际中文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加强汉语语言学、汉语教学法、中国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我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到海外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工作,亲身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国际中文教育之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我会珍惜每一次教学实践的机会,不断学习和成长,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