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一五八):开启跨文化交流的旅程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经培养学生中外学生946人,向39多个国家派出中文实习教师525名。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学生了解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高家庆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开启跨文化交流的钥匙
高家庆
一、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
国际中文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它不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一)发展现状
国际中文教育已逐步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许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了中文教育的普及。孔子学院等项目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数字教材、在线课程、学习APP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库等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新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注重语言教学,还与职业技能教育深度融合。这种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实用价值,也为中资企业培养了复合型人才。国际中文教育的师资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包括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专职骨干教师培育等。同时,通过中外高校合作等方式,培养本土教师,为中文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支撑。
(二)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使国际中文教育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智能学习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提高学习效果。国际中文教育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国教育体系的融合,开发更多本土化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推动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国际中文教育将与更多学科领域融合,如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这种跨学科融合将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新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注重语言教学,还强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文化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增强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面临的挑战
尽管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但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仍存在不平衡现象。一些地区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和合格的教师,影响了教学效果。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这导致在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国际中文教育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教学过程中的误解和冲突。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国际中文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二、对国际中文教育的认识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学科,旨在培养能够向世界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不仅关注语言教学,还注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文学习的需求。随着“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兴起,国际中文教育正朝着多元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教育领域的适应性和影响力。
国际中文教育是指面向非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开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活动,同时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这一领域不仅包括语言教学,还涉及文化教学、教育管理、跨文化交际等多个方面。
语言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国际中文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汉语综合运用能力。这不仅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还涉及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教学。通过汉语教学,学习者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习俗等,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文化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文化讲座、文化体验活动、多媒体教学等。
三、职业规划
国际中文教育是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而不断壮大的领域,旨在向国际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促进文化认同与交流。从业者需具备扎实的汉语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一定的外语水平。
在校期间,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如参加“汉语桥”项目、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监考等实践活动,积累教学经验。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术研究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毕业后,可以选择到海外孔子学院或相关机构进行实习和教学,积累国际教学经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教育需求,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同时,关注国际中文教育的前沿问题,如教学方法创新、跨文化交际等,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后,可以选择在高校、教育机构或企业担任高级教师、教学主管或项目负责人。此外,还可以参与国际中文教育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术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提升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国际中文教育职业规划需结合自身兴趣与市场需求,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合理的发展路径,并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交流合作及自我提升等策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