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一七〇):以吾之矛破外物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经培养学生中外学生946人,向39多个国家派出中文实习教师525名。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学生了解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武晓宁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以吾之矛破外物
武晓宁
其实,本科报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我当时处于一种十分迷茫的状态,不知道汉语国际教育到底是什么,当时报考这个专业时,我的心里想的是这个专业听着很高大上,很高级,我就选择了该专业,最后我也成功进入了该专业,在本科期间的我,即便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更多地是停留于表面,并没有自己切身的体会,由于本科的学校不是很好,所以我也并没有接触到能够教授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机会,这使得我对我的的本科学业并不是很满足,我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是一种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活动,学习汉语的人的目的多种多样,有的是出于对汉语的兴趣,有的是为了自己的工作而选择学习汉语,但是具体怎么教、教什么以及在教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挑战我都一无所知,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也不明确,也不敢去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考研上岸进入兰州大学之后,在研究生开学后的第一个学期的一堂课上,老师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教学的经历,看着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侃侃而谈,我又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当中,但是没过多久兰州大学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全面的平台,让我们之前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有机会能够真正地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能够让我参与到这一过程当中,能够对国际中文教育这一专业有了更深刻、更进一步的体悟,我是很发自内心地想对兰州大学说一声感谢,本次我参与的教学是线上教学,任务是教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学习基础的汉语,跟她进行交际,提高她的口语能力,她姓张,性格很开朗,汉语水平是初级,但是在本次的线上教学过程中也很主动,她会在课堂上主动就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发问,这种美式教育中习以为常的互动模式与我经历的中式课堂文化形成一种碰撞,中国的学生即便在课堂上有疑问,也只会在课下找老师去询问,这也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两个国家文化方面的差异,跟她一起进步、相互学习我真地很开心。在本次线上教学中我也收获到了很多,包括如何跟其他国家的人写邮件约时间,如何用更浅显、直观、简洁的方式教会她说汉语、理解汉语,从而提高她的口语能力,也让我明白了国际中文教师不仅是语言的传播者,更是文化解码者,既要对学生进行输入,也要让学生输出。通过这次线上教学我也充分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汉语当中原来有那么多可挖掘、吸引人的地方。
说起我之前的职业经历和经验,可能更多的是在本科期间做家教,主要是教高中生、初中生学习英语,其实教学生学习英语和研究生期间教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还是有一定的交叉的,首先二者都是教母语者学习第二语言,一个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一个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其次二者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并达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最后二者都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的理论基础。但是,我在教张学习汉语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包括有些语法点我自己也不能明确地说出来为什么要这样用,不能那样用,更为明显的可能是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太差了,因为她的母语是英语,并且她的汉语水平并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两个人交流要以英语作为媒介语,有时候她用英语提出自己的问题时,语速很快,导致我并不能立刻理解她想要表达的内容,我会请求她慢一点再说一遍,这样我才能够听懂她的诉求,英语口语方面本身就是我的弱项,所以有时候我跟她用英语交流时,只会说一些特别简单的英语单词,所以通过这次线上实习的机会,我发现自己在英语和汉语本体知识方面还有待加强,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实现了从知识容器到教学主体的蜕变,更引发了我对专业价值的深度思考。从现在起,我要知己不足而完之,并且除了这几方面之外,我还要多读书,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视野,多读书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读书会给你提供一个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希望自己能够多从周围人、多从书中的新观念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融于我身,成为一名称职的对外汉语教师或者志愿者。
面对职业发展的现实考量,我形成了动态发展的专业观,首先,该专业在国内找工作并不是很容易,即便自己在国外志愿者实习完成之后,回国后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其次,周围人的不理解,当周围的亲戚、家长等等问自己是什么专业时,我对他们说出了自己的专业,但是他们甚至在此之前都没听过该专业,觉得该专业没有什么前景,我也会再次陷入迷茫之中,也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质疑。但是,我仍然相信,当我已经足够强、足够优秀的时候,外界的质疑声我也就不在乎了,他们也就只能看到我的后背,教师的竞争力在于人文关怀,所以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充盈自己,让自己有底气、有实力能够面对来自社会的、外界的狂风暴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发展也是一片光明,因为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也都想要学习汉语,我相信我们这个专业也会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为大众所熟知,然而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如:教师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这一工具助推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要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的需求个性化,有的只想学习商务汉语等等,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迎接挑战,不断改善自身,强大自己,在国际中文教育这一片星辰大海中,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多元化道路。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