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一七二):肩负传播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责任

2025-04-10  兰州大学文学院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经培养学生中外学生946人,向39多个国家派出中文实习教师525名。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学生了解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袁浩然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肩负传播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责任

袁浩然

        大家好,我叫袁浩然,是2024级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在这里,我想与大家谈谈我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经验。

  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正式确立“一带一路”框架。在政策方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前途无量。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来华留学生数量迅速增长,对外汉语教学进入快速发展期。1985年,国家设立“汉语水平考试(HSK)”,推动汉语国际推广的标准化。21世纪初:2004年,中国成立孔子学院,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全球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2010年后: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并向更加多元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我的志愿者是赴任国是印度尼西亚。我想在这谈论一下我的理由和想法。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第一大国,北靠马来西亚、新加坡,西靠东帝汶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口将近2.8亿,是东盟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1-8月,双边贸易额927.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我方出口47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1%,进口448.3亿美元,同比下降7.8%。2022年11月,两国签署《关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边经济贸易合作的协定》。我国是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印尼是我国在东盟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在印尼,最受欢迎手机品牌有OPPO、VIVO、小米。2017年,蜜雪冰城进入印尼市场,广受印尼人的热爱。除此之外,名创优品等杂货铺品牌也在印尼立住了脚。目前,国际中文教育致力于培养中文家,意思就是专项技能+汉语。中国在印尼投资,雇佣当地人,即完善了当地的基础建设,改善了民生,也意味着有着巨大的中文需求。

  两国目前的重大合作有:1.“两国双园”合作项目: 自2021年起,中印尼两国领导人推动了“两国双园”合作模式。这一模式以中国的福州元洪投资区为核心,印尼的民丹工业园、阿维尔那工业园和巴塘工业园为主体,通过互设产业园,打造“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项目。2.泗水-马都拉大桥项目: 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泗水-马都拉大桥连接了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与马都拉岛,全长超过5公里。自2009年6月通车以来,这座大桥成为印尼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为东爪哇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3.孟塔朗印杜水电站(MIHEP): 由中国电建集团投资建设的孟塔朗印杜水电站将为印尼新首都努桑塔拉以及其他地区提供电力支持。这座电站的建设有助于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4.印尼新首都努桑塔拉建设: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印尼新首都努桑塔拉的建设,成为主要外国投资方之一。中国路桥公司、印尼中国通信建设公司和中建第八工程局等企业参与了连接巴厘巴板石油港和新首都所在地佩纳扬北巴塞尔县的收费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这些大型基建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大部分雇佣当地人。印尼的新首都计划容纳过千万的人口,预计2050年结束。一个这样的项目基本就能带动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就业,这么广大的中文需求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国际中文教师的需要看得更远,也需要脚踏实地。中文教师要巩固汉语本体知识,这要求我们不仅仅只看《现代汉语》教科书,还要学习目前汉语语法学、语音学、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不但描写普通话的三个不同层次,也揭示了汉语在认知方面的特点,便于我们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最符合学生认知的汉语知识与技能。中文教师还要主动掌握多种语言,尽可能不是同一语系,不同形式的。印欧语系的语言普遍是一种屈折语,日韩蒙则是以粘着语为主,东南亚的语言普遍是孤立语。人类的认知有普遍的规律,而不同的语言则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只有把握好共性与个性,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国际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中华技能,我们的责任不仅仅知识教汉语(普通话),也要传播优秀文化,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增进友谊,让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将致力于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勇于面对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的挑战与机遇。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播汉语与中华文化的重大责任。特别是在像印度尼西亚这样多元化且充满潜力的国家,我的任务不仅是教中文,更是通过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架起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桥梁。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随着中印尼合作的深入,中文需求日益增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两国的文化互通与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我将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深的理解去尊重、学习和融合,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并促进文化的多向传播。同时,我也会继续学习和研究,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中文教师不仅是语言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使者。未来,我期待能够在这片广阔的舞台上,充分发挥所学,推动中文教育走向更高的水平,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