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一七六):从日语到国际中文教育的跨文化之旅

2025-04-14  兰州大学文学院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经培养学生中外学生946人,向39多个国家派出中文实习教师525名。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学生了解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邓瑞莹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从日语到国际中文教育的跨文化之旅

邓瑞莹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一名从日语专业转向国际中文教育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我深刻体会到语言教育在促进跨文化理解中的重要性。通过本科日语学习的基础,研究生阶段转向国际中文教育,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成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

  从日语到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变

  我的本科专业是日语,这段学习经历让我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语言技能,还对日本文化、历史和社会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语言学习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积累,更是对一种文化的探索与理解。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发现,中文作为我的母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我更希望将这种文化传递给世界。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在考研究生时,我选择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成为一名合格的中文教师,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我的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专业方向的调整,对职业方向的重新选择,更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转变,我通过自学考取了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这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语言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日语到国际中文,从学习者到教育者,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职业使命。

  实习经历: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生线上教授中文口语

  在研一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生教授中文口语的实习项目。这段经历让我对国际中文教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负责一位初级中文水平的学生口语。针对学生的语言背景和学习需求,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词汇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我设计了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锻炼汉语口语。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教材中出现的中国文化,特别拓展向她介绍有关的中国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文表达的文化内涵。每次课后,我都会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例如,在一次交流对话中,我发现学生说“住在校内我可以常常见面朋友”,这是典型的离合词用错,于是我通过设计更多关于离合词的练习和例句,帮助学生纠错学习。这种反思与改进的过程,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也增强了我的职业信心。

  职业规划与展望

  目前,我的短期目标是报名语合中心第三批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项目或者国内高校合作的孔子学院项目。这是我职业发展的重要起点,也是我积累海外教学经验的关键一步。通过志愿者项目,我希望能够前往与中国的文化截然不同的国家教授中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的跨文化视野与交流能力,还能积累丰富的海外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我将结合我学习外语的背景,帮助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中更好地理解中文。例如,在教授日语母语者时,我可以利用中日语言的相似性(如汉字的使用)优化教学。其次,在海外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与当地学生、教师和社区的互动,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并在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中文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果可以,我还希望在国外当志愿者的任期内开发适合多语言背景学生的教学资源。例如,设计一套中日双语对照的中文教材,帮助学生在母语的基础上更快地掌握中文。同时,我还可以录制多语言教学视频,通过在线平台分享给更多的学习者。

  在完成志愿者项目后,我的中期目标是成为一名公派汉语教师,进一步推动中文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作为公派汉语教师,我希望能够在海外长期从事中文教学工作,深化教学实践与研究。例如,研究不同语言背景学生在学习中文时的常见偏误,并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公派期间,我将致力于推动中文教育的本土化。例如,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开发适合当地学生的中文教材和课程。同时,我还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我希望通过公派汉语教师的身份,促进中外教育合作。例如,推动中外高校之间的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同时,我还可以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分享我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将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关注国际中文教育的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通过参加培训、阅读文献、参与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从日语到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变,不仅是我专业方向的调整,更是我对语言教育使命的重新认识。通过实习经历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性。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国际中文教育将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发挥重要作用。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