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大连大学高日晖教授为文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12月8日晚,应兰州大学文学院邀请,大连大学文学院高日晖教授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梁山好汉闯关东——谈谈“二人转”水浒戏》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文学院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年会系列名家讲座第十一讲,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张同胜教授主持。
高日晖教授从东北地方戏二人转水浒戏的主要剧目开始本次讲座,指出了二人转水浒戏的剧目特色,并从二人转对《水浒传》主题的传承、“东北化”的“水浒”、“二人转化”的“水浒”三个方面论述水浒戏在东北的地域文化问题。
在对《水浒传》主题的传承上,二人转表现了侠义的基本主题,传承了有仇必报的复仇精神和维护梁山声望、利益的聚义精神。高日晖教授指出二人转水浒戏中很多故事源于民间故事,如《燕青卖线》将东北货郎与英雄燕青相结合,《董家庙》则将鲁智深救美安在武松身上。水浒戏的东北化体现在语言、风俗、人物性格三方面。高教授结合东北方言的具体例子,介绍东北饮食、娱乐、乐器在水浒戏中的留痕,生动引用了剧目《浔阳楼》中母子互动细节,展现二人转水浒戏中的东北市镇生活风貌,还指出梁山好汉的故事到了东北,又在义气勇敢中增添了东北人无所顾忌的野性。二人转水浒戏的风格和艺术特征是“二人转化”的,二人转喜剧性和狂欢性的本质特点使水浒戏内容喜剧化、故事狂欢化、人物幽默化,二人转程式化和灵活随意的特点,也对原初文本内容改动影响很大。
高日晖教授认为地方戏是经典小说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地方水浒戏反映出来的是经典小说在不同地域跨文本(戏剧)的接受和传播形态。通过对二人转水浒戏的研究,可以在水浒戏与东北文化的互动中,拓展“水浒”文化的范畴,进而探寻《水浒传》和“水浒”文化的当代价值。
与会师生与高日晖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张同胜教授在感谢高教授精彩讲座的同时,从媒介生态学、比较文学变异学、地方性知识研究等方面与高教授进行了深层探讨,从多种角度给参会者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