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北京大学赵杨教授为文学院师生作线上学术讲座

2022-03-22  兰州大学文学院

   321,应文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杨教授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微观视角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线上讲座。文学院郭茂全教授主持讲座,校内外师生两百余人参加。

 

 

   赵杨教授首先概述第二语言习得假说的发展,介绍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全面迁移假说、界面假说等理论,指出二语习得研究中一直关注的初态、终态、过程三个问题,反思习得假说的预测性和解释力比较弱的局限。在此基础上,赵杨教授介绍了特征重组假说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包括该假说的提出、内涵、讨论、实证研究,并以……的英汉结构对比、的日英汉结构对比为例,分析不同语言的“特征”的习得难易与习得顺序,使大家对特征重组假说及其应用有了具体详细的了解。特征重组假说是在语言微观对比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是深具解释力的二语习得假说之一。

 

 

   赵杨教授以《Applied Linguistics》期刊中的优秀论文为例,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基于语言对比和微观描写二语习得研究的学术动向,列举了隐喻能力测试、有机句法复杂性测量、超语言、配对变语、语言流利度、语言态度、人机对话等前沿话题与研究成果。赵杨教授认为,愈微观,愈宏观,越是微观的东西才越能解释宏观的东西。对汉语二语习得来说,要发现深层的微观层面的差异,才能找到习得困难出在哪里,进而发现习得机制,方可促进汉语本体研究,服务国际中文教学。赵杨教授指出,“新描写主义”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类似的微观研究不仅有助于汉语二语习得研究,还对孔子学院发展、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赵杨教授最后强调,学术研究要与时俱进,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上的创新,并鼓励大家做细化而有深度的学术研究。

 

 

   在互动环节中,赵杨教授细心解答了师生们的问题,包括如何做学术训练、如何从微观角度准备论文、如何将特征重组假说运用到语音研究等,给在场师生带来不同角度的启发。赵杨教授指出,Less is more,“微观”研究并不意味着,而是说研究要,建议大家多读文献,多做比较,大量吸收各类观点,形成批判思维;与此同时,不要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如组会、沙龙、学术讲座,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郭茂全教授在总结中说,赵杨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理论与方法不仅前沿而且新颖,学术信息量大,在理论讲解中结合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建设、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具体例证,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愈微观,愈宏观的学术理念给大家带来诸多启悟。讲座最后,李利芳院长再次向赵杨教授表达感谢,并希望未来加强学术交流。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