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文学院师生参加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研究大学生领航论坛

2022-05-21  兰州大学文学院

   2022515日,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务处通识教育中心、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联合英国华威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共同主办的“紫金港跨学科国际讲坛”系列学术活动: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研究大学生领航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

   在本次论坛大会开幕式上致辞的特邀嘉宾有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华威大学副校长、欧洲EUTOPIA大学联盟学术负责人韩德尚(Seán Hand),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教授、国际期刊Kritika KulturaA&HCI)创始主编和荣誉编辑玛丽亚·路易莎·托雷斯·雷耶斯(Maria Luisa Torres Reyes),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全球文化内容学术协会会长(Academic Association of Global Cultural Contents)林大根(Dae Geun Lim)等。

   在本次论坛的开幕式中,文学院张同胜教授受邀担任了大会主旨发言的评议嘉宾,对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刘鑫同学的发言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评议。张同胜教授对发言者选题的创新意识予以肯定,并紧扣大会主题对发言者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指明方向。他建议,可从跨学科视角出发,结合印度历史文化对论文作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对小说人物的伦理身份及伦理选择展开分析,提升论文理论高度。之前,张同胜教授在线上为院内外研究生、本科生作了题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论域”的讲座,创建了“领航论坛”微信群,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本次大学生领航论坛。

 

 

   我院在读博士生王天如被遴选为学生代表并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论小丑形象的伦理教诲价值:以电影《小丑》为中心”的主题报告。王天如通过阐释小丑的伦理内涵和伦理选择,进一步说明了文学、伦理与法律的功能互补关系。王天如同学的发言收获了线上线下的一致好评,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在评议中也肯定了该选题的学术创新价值,并建议王天如同学可以结合斯宾诺莎的情感理论对亚瑟两种截然相反的伦理身份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在大会的分组讨论环节中,各大高校学生及特邀代表,围绕多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我院在读博士生郭芷彤、张雅琪在本次论坛中分别担任了小组主持人,并在分组讨论中作了精彩汇报。郭芷彤对中国神话中旱魃形象的嬗变进行分析,揭示了特定时代集体的伦理选择以及气候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伦理意义。

 

 

   张雅琪基于新历史主义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话语体系,深入解析了哈姆雷特复仇行动的伦理取向。二位同学收获了组内特邀评议代表和论坛主办方的肯定。

   兰州大学作为紫金港大学生领航论坛第一届理事单位,连续两年为论坛输送了本、硕、博不同层次的青年学者参加学术会议。今年我校26学生积极地参加了此次论坛,文佳煜同学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伦理身份和伦理困境展开论述,对现代社会伦理语境下人的生存状态、性别倾向以及人性问题进行了再思考。卿翼帆同学从文学的教诲功能入手分析了英国童话《柳林风声》中充满人性的动物形象。樊佳妮同学基于科幻文学文本,透过科学选择的三个层面分析人类对机器人伦理态度的变化,探究其背后的人机伦理价值。德央措姆同学以生态女性主义为理论视角对《拇指姑娘》所蕴含的父权思维方式进行拆解分析,发现了隐匿于童话故事中的“中心”与“边缘”。马瑞杰同学围绕着短篇哥特式小说《厄舍府的倒塌》的“反伦理”特质,探讨了剧中人物的伦理困境。杨兴旭同学主要讨论了《安提戈涅》的悲剧性,他认为安提戈涅的反抗是对西方古典政治学所讲的“人之为人”的本质问题的回应。硕士生曹旭和周怡佳也在论坛中有着出色表现,曹旭同学对日本作家村上龙笔下的一系列超人形象进行分析,并由此引出现代英雄叙事的伦理问题。周怡佳同学则围绕着佛教譬喻故事“鹦鹉救火”的在地化分析了儒、释两种思想在建构动物伦理时的异同。同学们对论坛的踊跃参与,为论坛注入了新鲜活力。

 

 

   据悉,本次国际学术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用中英两种语言讨论交流,观看直播人数达6000余人。来自浙江大学、英国华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九州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韩国建国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120余所高校的近600位大学生和特邀嘉宾参与其中。本次论坛为我院的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群体搭建了一个十分优秀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我院学子的科研素养和学术潜力也在此次论坛中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和彰显。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