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我院举办生态影视经典鉴赏分享会
2023年1月7日下午,我院召开生态影视经典鉴赏分享会。来自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管理学院、萃英学院等学院的33位同学参加了本次分享会,大家围绕《等儿的湿地》《蔚蓝之境》《第三极》《海洋》《塑料海洋》《盐与火》《狼图腾》等生态影视经典作品进行了分享。“生态诗学”课程主讲教师郭茂全教授担任点评人,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郑好主持分享会。
叶盛同学围绕生态电影中的生态批评案例进行了分享,梳理了生态批评发展的脉络,并对两部国产电影《美人鱼》和《狼图腾》中的生态批评理念进行了分析,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叶盛同学通过对于理论作品《何处是吾乡:生态电影终极之问》进行阅读后的新的体验,指出了当今中国生态电影的优秀发展和长足进步,在电影中传达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探寻诗意生存的理想之途,认识人类自身的生态序位。郭老师认为该报告将理论与作品相结合,在具体分析中把当今中国生态电影建设与现实社会建构相结合,发挥了生态观念的积极作用。
郑好同学论述了生态电影的价值与意义,并从生态批评视域对影片《阿凡达2》进行分析,分析了影片中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和精神生态圈挑战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以及影片中对当代生态的寓言,并对中西方生态电影的差异进行了思考。郭老师对其所分析的影片中的爱与家园的主题、生态思想,精神蕴含等表示了肯定,并且对其所提到的中西方生态影视差异作了简要评述,鼓励她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马蕊同学围绕生态纪录片中的案例进行了分享,分析了国产纪录片《太湖之恋》的生态理念,挖掘作品的社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三集纪录片中不同呈现内容的分析,总结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阐释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观。纪录片《太湖之恋》所体现的万物相生相依、命运与共的生态思想,彰显了构建生态治理共同体的中国智慧。郭老师认为该纪录片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所体现的中国智慧、中国形象,充分发挥了生态观念的作用。
杨梅花同学对纪录片《海洋》的创作背景与思想内容展开讲述,让大家了解到那一片蓝色海底世界中罕见生物的生存、死亡与竞争,认为它们同人类一样,拥有美的权利,也存在弱肉强食以维持生态平衡,它们不是人类的附属品,所以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海洋动物和谐共生,也要和生存在同一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谐共生,从而更好促进人类自我发展。郭老师指出,几位同学共同谈到的有关海洋生态的话题,让我们认识到海洋的生态价值。人类要适度利用自然,不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过度捕捞,破坏生态平衡。
赖致杭同学从影片资料、剧情介绍等方面让大家了解到电影《黑水》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其反思。杨思雨同学围绕生态纪录片进行了分享,她结合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跨学科知识,讲述了《荒野至上》和《蔚蓝之境》两个纪录片,向大家展示生态纪录片视听语言与光影魅力。刘和丽同学围绕生态美学在电影《美人鱼》中的表现进行了分享,论述了生态美学这一概念以及生态美学对当下生态思想建构的意义。崔子楠同学分享了观看纪录片《黄石国家公园》的体会,指出了该影片对中国自然公园建设的启示。
张新摇、白静同学分享了生态电影《盐与火》,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结合影片的概述和梳理的基础上,解析了自然的权利与人的权利之间的问题,认为全人类面临的生态灾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白静同学指出了作品中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转向。田旭亮同学解读了《蔚蓝之境》中的生态意识,对为什么选择生态影视、为什么选择纪录片、纪录片如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等问题作了解答。覃源荟同学分享了阅读龚浩敏、鲁晓鹏《中国生态电影论集》这本书的体会,并且结合中国生态电影《可可西里》加以分析影片生态意蕴。秦丽娜同学分享了观看纪录片《第三极》的体会。她通过大致介绍影片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光,并结合环境美学家柏林特的环境美学概念,向观众展示了第三极中人鱼与自然的和谐。
刘后强同学分析了电影《狼图腾》中自然的权利与人的权利,指出了草原生态链影响中的表现,并对同名小说作了对比分析。袁堂鑫同学对《等儿的湿地》中所蕴含的生态价值与“慢电影”风格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影片中的“景”“味”“情”。王天睿同学分享了观看克雷格和森所拍摄的纪录片《塑料海洋》的感想,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生态影视文本进行分析。杨潇同学分析了《黑水》中的化学污染与《路边野餐》中的自然景观,寻找生态救赎的生态神学资源。白玛德吉同学分析了《千与千寻》中所表现的以和为核心的自然生态、以礼为核心的社会生态、以善为核心的精神生态。
贺采同学以《弄蛇人奥斯汀》为例,分析作品所表现的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杨文静同学概述了生态批评发展的三次浪潮,阐述了生态与电影的关系以及生态电影批评的兴起与特点,并以《伴你高飞》为例,阐发了人与雁之间的和谐关系。肖凯欣同学分析了影片《美人鱼》中的海洋生态意识与环保主题,阐述了影片的镜头叙事、色彩美感与人物台词。郝洁同学通过《美人鱼》的分析倡导保护生态、尊重自然,反思人类填海造地的行为,批判大海中的噪音污染。
郭老师最后对本次生态影视经典鉴赏分享会进行了总结,对于会上同学们的分享给予了感谢和肯定,鼓励大家将自己的影视鉴赏收获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对本学期“生态诗学”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本次活动是“生态诗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旨在通过会议发言与现场点评等方式,探索“课后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展示本科生的课程论文作业,交流读书经验,反馈作业评改意见。根据学校在线课程教学建设要求,“课后读书报告会”活动视频将上传至“学习通”作为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