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文苑阳春布德泽,人间万物生光辉——2022年文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侧记
凝心聚力育英才,开拓奋斗创新风。2022年,在学院党委的有力领导下,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克服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导师队伍不断壮大,指导水平不断提升,过程管理更加规范,研学风气更加浓郁,海外实习人数明显跃升,技能竞赛成绩取得重大进展,论文质量稳步提升。日月推移,春秋代序。文学院师生告别了令人难忘的2022,正迈向充满希望的2023。
一、开辟招宣新路径,收获招生新业绩
学院全面落实兰州大学《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过程考核方案》,建立全员参与招生宣传工作机制,鼓励导师积极参与常态化招生宣传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导师团队与志愿同学相配合的全新招生方式,展播学院招生宣传片,不断提高招宣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断开拓招生宣传新路径,招宣成果出现多个“首次”。
组织开展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根据疫情情况,调整夏令营形式为线上,精简夏令营内容,在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226位优秀应届本科生中高效遴选出优秀学员52人,充分发挥了夏令营的宣传和选拔作用。夏令营已经成为学院招生宣传和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路径。
面向本院2022级研究生召开2023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志愿者动员大会,指导优秀志愿者动员母校学弟学妹推免或报考兰州大学。“研招志愿行”成为招宣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提高本院学生的报考率,学院在榆中校区为有意推免到本校(含本研贯通、培育计划)的本科生开展多次招生宣讲与本研贯通专题宣讲会。
首次参加“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平台举办的2023年“学长学姐说——研究生招生直播宣讲会”,学院三位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介绍保研经历、研学故事、实习经历、科研体会等,宣讲视频于官方平台累积播放近万次,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首次面向兰州大学预推免系统中的推免生开展线上招生宣讲咨询会,使推免生对学院的师资结构、导师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推免流程、奖助学金政策等方面有了深入了解。
首次接收5位本研贯通学生为研究生,顺利完成本硕“直通”,在本研贯通学生选拔和培养方案迈出坚实的一步。
首次招收直博生,充分发挥优秀导师的吸引作用,实现该类型推免生零的突破,也开启了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的“快车道”。
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在吸引优秀生源、宣传兰州大学文学院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成效。接收硕士推免人数创历史新高,共录取推免生55人,其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推免生数量实现了较大提升。持续实施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
学院目前共有研究生492人,其中博士生98人,硕士生394人;学术学位硕士生174人,专业学位硕士220人。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培育优秀导学团队
持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导师育人水平。落实《兰州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办法》《兰州大学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导师遴选条件,坚持统筹兼顾各学科均衡发展的原则,择优遴选研究生指导教师,不断壮大导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导师指导能力培训,深入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定期召开导师工作例会暨学位论文质量专题培训会,学习相关文件制度,强调导师在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与学位授权点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导师参加省级与校级各类培训,举办师德专题教育会。学院研秘在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会中作分享。获批兰州大学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一项,资助“导师论导”名家讲坛、专业学位青年导师培训等导师能力提升计划。
坚持以党建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导师培训工作。通过观看开幕式直播、支部学习交流、主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导师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导师育人意识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为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传承优秀师德师风,汲取学院历史文化,提升学院的凝聚力,举办“传承·借鉴·成长”的主题活动,学院部分资深教授、导师从教书育人、责任担当、传承师德等方面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
学院涌现出一大批教书育人、潜心学术的优秀导师。新增博士生导师2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8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39人,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36人。2位导师的“导师论导”入选学校“导师论导”经验分享。优秀导学团队培育工作不断推进,跨校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渐具规模。文艺学科研创新团队、文献与批评研究团队、语言接触研究团队、儿童文学研究导学团队开展跨院校学术交流,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相关导师联合举办“丝路审美文化高级研修班”“语言学博士生论坛”“儿童文学研究生论坛”。
导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专注于研究生培养,吸纳研究生进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团队,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组织各类研修班、本研贯通科研兴趣小组、社会调研等,不断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努力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与服务社会能力。
三、强化培养过程管理,严格培养环节考核
制度建设更加完善。修订《兰州大学文学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兰州大学文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根据细则要求,严格落实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环节,确保充分发挥各培养环节的育人作用,提高培养质量。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均圆满完成博士生、硕士生的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工作。
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为7个小组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线上开题答辩,共有33位指导教师出席,66位硕士生作了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让每一位研究生明确学制要求与学位授予标准,研究生秘书定期发送生活与学业方面的“温馨提示”。对于不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培养环节学生及时进行预警,必要时根据《兰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处理。导师与研秘通力协作,持续推进留学生“周联系制度”。
四、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推动海外教育实践
积极探索以教学能力培养为主导、科研创新能力为辅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80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建设兰州大学承担、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立项的系列项目——“中亚地区中文教育机构及师资数据库建设”“中亚地区‘中国故事’启蒙读本建设”“中亚地区中文在线教学资源库建设”“中亚五国外语教育政策数据库建设”“乌兹别克斯坦中文教育基本情况调查研究”“土库曼斯坦中文教育基本情况调查研究”。系列成果对服务于中亚地区国际中文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中亚地区构建中国语言文化优质传播体系建设都有积极意义。
持续实施“假期提升计划”9年,收效良好,已成为文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品牌活动之一。
举办文学院第八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技能比赛,协助兰州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举办“国际中文日”活动。组织参加全国性赛事与教学交流,提升专业技能与专业美誉度。系列微课作品“中国古代女性的家国情怀”荣获第四届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团体赛二等奖。
获2022年 “汉教英雄会”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西北片区)交流活动“创新之星”荣誉称号。
获2022年 “汉教英雄会”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全国交流活动“优秀汉教团队”荣誉称号。年度专业竞赛与交流取得佳绩。
海外实习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苏里南大学孔子学院、悟空好老师教育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实习基地。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苏里南孔子学院师生开设中国文化专题系列讲座。
海外实习人数跃升到疫情前派出规模,共计53名同学赴任6个国家承担汉语教学工作。实习志愿者受到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格鲁吉亚阿尔特大学孔子学院等赴任机构师生的充分肯定,以青春音符奏响了人生旋律,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伟大乐章。
五、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展现硕博学子风采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近80场次前沿学术讲座。研究生参加“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历史、文化、科学和经济关系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语言学前沿问题研究与中文教育”国际学术会议、李白研究会第二十届年会暨李白学术研讨会、中国鲁迅研究会2022年会暨“鲁迅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范式推进”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故事的空间叙事”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研究大学生领航论坛、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分会场座谈会等会议,积极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展现了兰大硕博学子的良好风采。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学术文化建设。举办博士生学术沙龙12期,促进博士生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博士生学术沙龙”已成为促进研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举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读书沙龙”,夯实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基础。
举办以“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学术话语”为主题的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文学院分论坛,论坛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研究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术发展与话语建设,培植研究生的优良学风和创新能力,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共征集到论文137篇。
各研究所(中心)举办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汉硕校友交流会、学术报告、本硕贯通学术沙龙、论文评选等活动,促进学院的学术文化建设与研学氛围营造。
首批立项的7项甘肃省“创新之星”项目全部通过结项评审,其中6项被评为“优秀”。完成2023年度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的评审立项工作,4位博士生和2位硕士生的项目获得立项。
为引领学院研究生在科研创新、学术交流等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学院举办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经验交流会、研究生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交流会等。
持续建设新媒体育人平台,学院微信公众号 “研学集萃”推送“学在假期”“职业经验”“专项研修”“留学兰大”“博硕风采”“汉教风采”“最美致谢”“导师寄语”“导师论导”“科研诚信”等52期,展现我院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追求真理、崇尚创新的科学精神,加大对优秀导师与研究生的宣传,扩大学院办学的美誉度与影响力。
六、坚持文化自强自信,培育时代文化英才
文苑阳春布德泽,人间万物生光辉。文学院近些年在人才培养上一直保持多维持续集中发力,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4名研究生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项目。
全年研究生本人或同导师联合发表论文133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22篇。学院学术型硕士毕业生升学率稳步提升,一篇篇“最美致谢”中涌动着毕业生对导师教导的感恩之情。2022届硕士毕业生中12人进入高水平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占学术学位硕士毕业生总人数21%。2022年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过关率为100%,硕士学位论文送审过关率为98.5%。
2021-2022学年共有5位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兰州大学优秀学位论文,4位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学位论文。
2021级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吴沙沙同学被遴选为百花奖现场观众评委候选人,参加了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
2020级文艺理论与批评方向博士生杨鹏获得由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金奖,受到新甘肃客户端、兰州新闻网等媒体的关注,成为学院研究生参加全国性会议论文评选获奖的“新标杆”。
踔厉奋发创佳绩,勇毅前行向未来。2023年,文学院将深入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学风教育建设、学术文化建设,努力建设融媒体育人平台,提升育人水平,营造良好学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力,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