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举办2023年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工作坊暨博士生论坛

2023-12-21  兰州大学文学院

  为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质量和论文写作技能,促进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于2023年12月14日举办了学术年会论文工作坊暨博士生论坛。

  本届学术年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共提交论文11篇,其中博士生论文3篇、2022级硕士生论文3篇、2023级硕士生论文5篇。学术年会论文工作坊环节,提交论文的11位同学依次进行了汇报,张同胜教授和周小莉副教授做了总结和点评。

  林诗云同学的《约恩·福塞剧本的听觉回归倾向》对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中译本剧作进行了听觉叙事学分析。王慧祺同学的论文探究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秘密的奇迹》《博闻强记的富内斯》《南方》等作品的时间书写及其哲理意义。宋瑜同学的论文《唐传奇叙事中佛教文化空间的建构》依托符号学和宗教学理论,考察唐传奇的宗教文化空间建构。朱展鹏同学的《封神演义中老师称谓与摩尼教之关系》结合文学与史书材料论证了宗教演变对“老师”称谓使用的影响。刘颖婕同学从史书阅读中发现问题,论述东汉时期巴蜀地区中“天王”称谓受袄教影响之可能。马晶晶同学的论文指出斯普林格拉在《同意》中展示了法国恋童癖如何在性解放运动、平权运动和美学三个层面获得合法性地位,同时他的写作又以受害者女孩V的视角揭露了恋童癖合法化背后权力的本质。马滢瑄同学用文学伦理学理论对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主人公的血缘、氏族、社会三重伦理身份困境进行了剖析。任婕同学以三个版本《白雪公主》文本的拯救情节在不同历史语境的嬗变,论述欧洲从宗教改革到十九世纪“现代性”的发展,并得出结论:正是“现代性”具有的这种流动意识,才让《白雪公主》从原先凝固的文学经典逐步演变成为流动的文化经典,成为呈现欧洲“现代性”发展脉络的符号之一。陈曦同学介绍了论文《丧尸电影中的现代危机与文化寻根》,提出丧尸电影的诞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丧尸电影以“变异”影射社会危机,以“回乡”探讨文明出路,在电影工业生态的场域中不断索引着新的社会症候。

      博士生论坛环节,王天如与郭芷彤从选题缘由、论文写作思路、学习方法、以及论文写作中发现的新问题等方面作了汇报,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过程。2021级博士王天如汇报了其博士论文中的一部分《中外小丑形象的衍化与功能探析》,论述了中外小丑形象发展路径、功能演化异同,重点分析了小丑的娱乐和调剂功能。2021级博士郭芷彤同学首先做了学习经验分享,提醒学妹学弟们要从阅读、综述发现问题,通过组会实现高强度的知识积累与文献梳理。郭芷彤汇报的论文《以神巫之名:美秋亚神话的医学人文踪迹》通过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来解决美狄亚神话中一些未被注意到的细节问题,以对神话情节、生物程序和医学知识的互相比对,实现对神话情节以及神话人物的重新解读。

  张同胜、周小莉两位老师在各位同学发言之后,从选题、标题、论证结构、学术语言、论证材料等多方面依次进行了点评。

  此次学术年会论文工作坊和博士论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和与学术思想碰撞的平台。同学们在发言过程中开阔了视野,锻炼提升了表达能力,获得了宝贵的科研经验和方法。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