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一一五):感谢相遇,期待开花结果

2023-04-20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2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61人,中国学生70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2级硕士生冯永梅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感谢相遇,期待开花结果

冯永梅

  中文是我认为非常美的一种文字,它不仅扛起了中华五千年人类的悲欢聚餐,更雕刻着整个民族的、世界的、人类的共同的故事。央视文案里有一句话“文化的嬗变在碰撞中发生,也在融合中沉淀”令我感同深刻。

  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的我,从未想过会和汉语国际教育结缘。而我又何其幸运,考上了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我开始学习这个相对陌生的专业,期间我在校园和和课堂中遇到过许多留学生,也参加了多次的国际教育类的分享会,让我对这门专业有了兴趣,我也清楚的知道我的任务就是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提高汉语水平,这是我们教学和交际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于是本着多多练习,多多参与的想法,我积极参加了这次的线上教苏里南学生学习中文的志愿者活动。

  我写这篇课程体验时 ,已经运用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认识的留学生进行了多次汉语教学小课堂,这次学院所提供的这项活动对我来说是非常实际、实用的,让我更深层次的接触到了外国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

  我们本次课程是假期集中授课,在课程开始前,我主动去搜索了语音教学、汉字教学、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案例视频、教案编写,录制课程,搭配作业帮助他们学习。正式的课程是由几位资深的老师负责叮嘱我们 ,这让我减少了第一次教授的恐惧感,他们安抚的话语给了我力量。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如何有体系地搭建汉教课程。

  首先的基本原则是“基础课打头,可灵活加入文化教学,多方面输出。”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只要会说汉语就可以教汉语。等你真正去教了才会发现并非如此。举例来说,我上周和我的我的学生上课,在聊天中提到“开光”后,她第一时间没有明白。我便向她解释这是一种佛教仪式,并找了视频方便他去理解。因为一些词语意义与中国文化相关联,如果学生不了解中国文化,便很难明白其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多方面准备,做到及时向学生解惑。通过互联网络,我们哪怕在暂时出不了国的情况下,仍可以将相隔万水千山的人都聚集到一起,向世界中文爱好者们输出我们的文化。我们以及我们所教的的学生们,又是何其幸运,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取更高的成就。

  通过这次教学见习,我更好的了解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了这位苏里南的朋友,并且在课下还运用了英语与他沟通,虽然有时候沟通不顺畅,但是这让我认识到,多学英语的好处。当然在此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我认为,虽然对于外国人来说,了解古代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难处,但是可以在讲课的时候穿插历史故事,简单易懂的,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拓宽知识面。其次,我觉得要想更好的掌握运用汉语的能力,就需要不断的创造和中国人交流的机会,举办一些活动,这样就会提升的更快,并且可以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总之,我希望可以有更多这样交流的机会,这不仅促进和外国人之间的友谊,还可以把前人的经验进行实践,自己去验证是否适用,以及有新的方法。

  中国语言、文字、文化,真真是一条长河,源远流长,包罗万象,绵延千年,无休无止。我何其有幸,可以以国际中文教师的身份去传播它们,我们这些文化的承载者,也成为了传承者,世世代代,砥砺前行。

  这次的经历不是里程碑,而是我的启程碑。有起点,也不会有终点。希望这颗青涩的种子,能孕育出果实吧。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