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二十一): 胸有青衿之志,心怀热爱之情

2021-04-25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培养500多名学生。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2020级刘思思、陈一萌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刘思思

   我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认识可能是表层的,不论是在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教学经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我都算是一个初学者,因为从来没有真正到海外教过书,只是怀揣着憧憬之心,我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专业,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最大的原因是期望可以出国体验不同背景文化的碰撞带来的惊喜,在传授汉语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关于汉语国际教师这个职业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汉语教学基础。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汉语基础。虽然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但是要真正教外国人汉语的时候,会发现许多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即使是最简单的拼读规则,字的笔顺笔画我们不一定都了如指掌。大学期间学习的现代汉语,很多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去复习、运用。对其理解也变得模棱两可。一般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都是初、中级的学生,这要求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必须要准确、精准。目前就我的水平而言,语音方面的知识掌握的还不够、书写的规范性还要提高、词语辨析是个短板、对近义词的敏感度不高、对语法的掌握还不够透彻。再者外国学生都是听不懂汉语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要能够运用最简单、最明确的外语下达指令、进行讲解。打好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迈向岗位的第一步。

   二、汉语教学方法。汉语教学法有很多种,相关的专业课程我们也学习过很多,这学期我们又对经典、代表性的教学法进行了回锅重温,老师要求我们针对某一知识点或者给出的课文使用教学法模25分钟的课堂,通过模拟课堂我们发现即使是很简单的知识点,例如对“进来”和“出去”的讲解,我们都不能完美得进行呈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模拟课堂的时候是同学之间相互配合进行演练,即使在学们相互配合我们要想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都是有点困难的。那么到了真实的教学环境当中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还要组织、管理课堂,维持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就拿国内的课堂学生说,小学生很难久坐,调皮的学生经常需要老师管理;到了初高中,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有些学生进入青春叛逆期,他们在课堂上总喜欢干自己的事情、喜欢聊天,有些文静的孩子也会走神、发呆,一节课45分钟能够接受30分钟的输入已经算是优秀的学生了。如果老师要管每一个人是十分困难的,对课堂的管理十分考验老师的能力。到了大学生、成年人阶段,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如果你的课堂是无趣的、无效的,他们是不会买单的。所以就算只是教师也要学会管理好课堂,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这对我来说也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管太严,害怕学生不喜欢自己、担心学生唱反调;管太松,课堂秩序就乱哄哄的,教学无法进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张弛有度。

   四、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可能就比一些外国人多,如果要延伸开来还是有点困难。但是外国人学习汉语不只是因为对汉语感兴趣更多的是想了解中华文化、接触中华文化,我们作为外汉语老师应该给外国人带去良好的中国形象,让他们在我们身上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掌握一定的中华才艺是十分必要的,在业余时间我们应该尽量打磨自己的特长。就跨文化交际而言,去了外国后,周围的环境都会改变,水土不服、文化休克等现象的发生是很有可能的,就像我们生活在东部沿海的人到了西部高原难免会有高原反应,去到少数民族聚集地,也会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不习惯他们的习俗,所以到了国外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适应那边的生活、在跨文化交际的时候要合理、积极应对。

   五、专业发展。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是个外国人就能教英语,现在我发现就算是专业汉语国际专业的教师也不一定能够教好汉语。甚至有人问过我,你们专业是干什么的?你们专业好就业吗?你们专业和汉语言有啥不同?面对这些猜忌和置疑,我也经常开玩笑一笑置之,不一定所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都会成为一名专业的汉语国际教师,能够一直走下去的路,都是需要情怀的,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努力耕耘,而不是被周围的闲言碎语绊住了脚步,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有情怀、有理想的人的投入,我也希望汉语之花盛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既然选择,就要热爱

陈一萌

   依然记得高考毕业填报志愿时的纠结,即憧憬着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又迷茫于对未来的选择。叔叔婶婶向一盏灯一样,在关键时刻为我点亮了走向汉教的路。那时尽管选择了汉教,对其了解也仅限于觉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名称的高大上和以后可能教外国人学汉语仅此而已。即使并不十分了解这个专业,但是既然选择了,就去学吧,万一我会喜欢上这个专业呢?就这样,开启了我的大学生活,开启了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习之路。

   初入大学时,在学院迎新会上第一次见到了那么多外国人,他们来自各地,有着和我们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大家因为汉语结缘,让我觉得这个专业很有意思,竟然可以接触的很多不一样的人。但是接下来的古代汉语和俄语课给了我猛烈的冲击,无数次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个专业,甚至有过想换专业的想法。直到大三出国去杜尚别交换学习的那一学期,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我开始接受并且喜欢这个专业。在杜尚滨河跑步是当地的老爷爷用俄语说着:中国姑娘好样的;在语言大学的活动,系主任总是会安排我们坐在最前排;当时的外国舍友会经常做好吃的给我们品尝,还会主动向我们学汉语;观看了在塔基斯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古筝表演。这一幕幕都不停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很自豪,我很爱我的祖国,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汉语国际教育并不仅仅是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它也不仅仅是名字很高大上。这是一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喜欢中国的事业,这份事业本身就很高大上。

   回国之后就着手开始准备考研,希望能深入学习,以后成为真正的汉教人。非常有幸在特殊的2020年我成为了兰大汉硕研究生,有幸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充实自己,有幸可以向更多优秀的老师学习。近五年的专业学习和数十位优秀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让我对汉教人该有的职业素养有了如下思考。

   一、热爱祖国,热爱汉语。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我们热爱中国,热爱汉语,才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友人。爱国是调节个人和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因此爱国和爱汉语是我们从事汉教事业的基础。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仅包括对汉语本体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知识的掌握,还需要也夸文化交际、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第二语言等相关知识。刘珣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一书中讲到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是专门的学科。因此汉教人需要的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必须的多样的。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三、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虽然汉教人面临的学生并不是都是孩子,但是作为老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都是教师教育智慧赖以生存的土壤。

   四、掌握一定的中华才艺。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2012版) , 在“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模块中明确提出国际汉语教师应“了解中华文化基本知识, 具备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基本能力”, 特别是“掌握相关中华才艺, 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 也就是说, 以中华才艺为传播媒介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已经成为与汉语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重的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中华才艺技能以直观的形式承载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 是最容易为外国人所感知和认可的文化载体, 不但可以有效缩短汉语学习者与中国文化的距离感, 同时也能有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促成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实际情况是,我们现在对中华才艺的掌握能力不佳,有待提高。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我希望向各位优秀的老师、学长、学姐一样站上汉教的舞台,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中国,让更多人爱上中国。原梅老师曾问我们:在国外疫情依然严重的情况下,还有谁依然坚定的想要出国做志愿者。我举手了。我的理由是我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所以我要出国做志愿者,让汉语之花绽放。我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感情始于颜值,久于热爱。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