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二十二):做“四有教师”终无悔

2021-04-28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培养500多名学生。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2020级阳小利、张瑾慜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立志成为“四有教师”

阳小利

    第一次接触到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是在高中的一次语文课堂上,大家都在描述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快要结束的时候高中语文老师的一段话让我铭记至今,不是名言甚是名言,“大家都在描述自己想去做的事情,那有没有人想去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呢?把中国的文化通过另外一种形式传播出去。”接下来老师跟我们讲了她的大学生活,身边有很多想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听完老师的讲述,心里慢慢种下了一颗种子,等待着发芽。但事与愿违,高考失利的我并没能选择到汉语国际教育这个本科专业,当几年以后有了再一次选择的权利,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汉语国际教育。我知道这颗种子在心里已经发了芽,它想要变成参天大树。去年我如愿地来到了兰大,走近了这个专业。通过快一年的研究生学习,也在寒假做了一次关于这个专业的探索大赛,我对这个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目前因为疫情还不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但我相信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投身教育都是值得的。不管是成为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还是成为国内的中小学教师,我都应该秉持热情等待机会。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的四有教师,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对想要从事教育行业的我很有启发。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党员,我更有义务在教书过程中做到坚定如初。德国诗人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前面,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霆之前一样。”信仰作为一种意念始终要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在面向未来与实现中国梦的蓝图中,作为教师应该是富有理想、坚持信念、坚守信仰的人。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的态度。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要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准确地说,是跟老师度过的,做到言传身教是特别重要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引领学生。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爱是信仰的基石。教师只有热爱学生,设身处地关心学生,才能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爱是教育的灵魂。好老师要用爱去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教育名家高震东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师爱是超越世俗其他的大爱,凝结着师者高尚的情感。要始终相信每个学生的才能和天赋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用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教师不止要“教”,更要与同学们一起“学”。希望未来的自己能把自己所学所看所悟都跟我的学生分享,能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无论怎样,我都需要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选择汉教,不悔当初

张瑾慜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上校将会回忆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百年孤独》的伟大开篇。诚然,小说充满了戏剧性,但真实的生活又往往与之有点点滴滴的相似。即将结束研究生第一年课程的我,时常想起自己决定报考兰州大学汉硕的情景,同奥雷里亚诺上校回忆冰块一样,决定报考的场景现在对我来说也是历历在目。

    我的本科专业是行政管理,一个和文学和教育没有什么联系的专业。本科的课程确实教会我很多知识,但四年对政治和管理知识的学习也没有让我放弃喜欢的汉语。我喜欢汉语的精深,一个汉字,相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义,有不同的词性。汉语可以是一语双关的,可以是词不达意的,可以是温和的,又可以是尖锐的。

    在决定报考的时候,了解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很多出国实习的机会,自己又十分向往在异国他乡工作生活。但是报考的时刻之所以让我历历在目,是因为有向往,又有犹豫。是的,汉语国际教育,难教的是汉语,难实践的是教育。从小没有任何教书经验,也没有向往过教师生涯的我,对于要不要进入教育行业十分的犹豫。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内向的性格,不善于和人打交道,更是有点胆怯站在人前侃侃而谈。另一方面,做教师意味着教书,也意味着育人,自己已是有很多缺点的人,如何去培养学生,影响学生,关心学生呢?

    那时我想起了我的高中历史老师。她是家乡那个小城市九十年代某一年的高考状元,阴差阳错的与中国人民大学失之交臂,后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年近半百,几十年在一个小城市教重复的内容。但是她每天打扮的优雅从容,言谈举止温和自信,课件精美又有条理,讲课时旁通博引,在高三那段狼狈苦闷的日子,她的从容深深的鼓励了许多学生。她的言传身教让当时的我们明白,即使人生未能按规划进行,人仍然能有力量把每一天都过的精彩。

    教育,需要和学生沟通,需要站在许多人被注视,被倾听,这对于我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和激励呢?卡夫卡曾经这样讲读书的意义“每本书都像一把利刃,劈开我们冰封的内心。”那么教书育人,何尝又不是一把利刃,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中,教授汉语,同时与他人沟通。即使现在的我还是未鉴定的想做一名教师,但教师这个职业确是伟大。如果有机会,能做到高中历史老师的十分之一,在传授汉语之美的同时,用自己的言行,化作一点点的荧光,照亮一个、两个、数十个人前行的某一段路,那么,我也将无愧于心,不悔当初。

    汉语国际教师这个职业,在需要做好教学时,又得适应自己的国际文化身份。对此我有以下的思考:

    一、要有较强的语言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语言教学水平。包括:扎实的语言本体知识;较强的语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好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磨炼自己的汉语教学能力水平;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多多学习中国文化和知识修养。

    二、要培养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留学生的眼中,每一个教师都代表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就是一个“中国人”。把这个体现在行为上,有了这种使命感,就会对这个岗位非常热爱。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余时间找机会实习,做一名实习老师,挖掘当老师的乐趣。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