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二十五): 国际中文教师的素质与使命

2021-04-29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培养500多名学生。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2020级田朝阳、周艳翠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成为合格国际中文教师

田朝阳

   最早知道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听家人说我的姐姐大学学的是对外汉语,很有前景。几年过后,机缘巧合之下我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克服偏见人因无知而无畏,人因未知而恐惧。初入大学,觉得我一直说的都是汉语,要学的东西还能难到哪去,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但“外国人”对我来说,却是在纸上的在老师口中的。马上要接触各种肤色各个国家的同学,我因为对其文化圈全无了解而感到十分恐慌。但是后来和韩国留学生一起上课,认识了现在也还是好朋友的京美和选咏。旁听留学生课程,因为一个班的同学都穿着条纹衫,我以为他们国家钟情于条纹。

  在旁听过程中,我认识了来自布隆迪的付思聪和史益书,为了能够互相学习,我们商定了每周想一个topic来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非常多的布隆迪文化,还拜了布隆迪语师傅。有趣的是,喜欢读书的史益书,目标是成为商人,并且现在已经在从事相关工作了。而从名字就能窥见的想变富翁的思聪现在却继续在云南大学深入学习汉语。

   在本科四年里,对于留学生、外国人,我有了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动态认识。我明白了,无论来自天涯或是海角,大家都有颗真诚的想要学习汉语的心。刚开始接触本专业时,我觉得什么都是新奇有趣的。但是却缺少了最重要的:对于自身将要从事的这份事业的自觉性和使命感,一直囫囵上课到大三。在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课上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的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完成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我还是以学习者,而非教育者视角看问题、解决问题,一柄重锤锤开了我固步自封的大门。这也坚定了我继续求学,继续提升自己扩展视野的决心,在成长为合格国际中文教师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以下几点:

   一、专业知识与能力。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这一点是始终放在有且仅有的第一位的。要夯实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同时积极了解国内外文化与跨文化知识,提升自我专业素养。新时期新应对在传播中华文化时,每个汉教人都代表着国家形象,如何以自身讲好中文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尤其是在当下形势之下,在面对或友好或敌对的凝视时,我们应当如何消解它。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要坚定爱国意识,坚定政治立场。

   二、创新素质。变化日新月异,如果学生的思想很“新”,但是教师的思想固步自封,势必不会受学生的欢迎。创新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教学方法以及以往的教学中淡化教育技术,与当前全球背景相结合,越多越多的线上教学强化了教育技术的功用,运用得当,教师就能借助教育技术,吸引不同年龄群体的教学对象。

   三、良好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任何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都可能会陷入文化休克,但是这个阶段的长与短却是取决于个体的适应性。外语交际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如果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国家,如去泰国前可以掌握泰语,去日本前可以用日语实现基本沟通,则大有裨益。

   感谢每个汉教人,以各自的方式努力,为这片领域开疆拓土。

国际中文教师的养成

周艳翠

   小时候或许每个人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我的答案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变化过不少次,但“教师”二字却从未出现过。因为在长期的学习生涯中,我们见到的最多的职业便是教师,最不想成为的也是他们。可那时的我从未料想到我会因为“国际中文教师”而改变了对教师的认识。

  一次“阴差阳错”的家教经历,使我成为了一名韩国小学生的汉语辅导老师。那时我甚至不懂什么是“HSK考试”,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提高他的汉语水平。由于学生性格较为内向,我多次鼓励他开口,可效果仍然不好。所以我转变了策略——先和他做朋友。从家长那里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后,我从网上查找了一些图片并请他为我介绍,他开心地指着图片努力地用学过的汉语向我展示,我趁机表扬了他的发音。从此以后,他真正把我当成了一个可以分享事情的朋友,也不再因为害羞而不敢开口。通过这件事情,我感受到了“国际中文教师”的特殊性。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技能固然重要,但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对汉语感兴趣,并使这种兴趣保持下去是汉语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此外,即使国家不同,语言不同,但只要真心地想帮助学生成长,从学生身心出发,不断揣摩学生的个人特点,就能从某种程度上激励学生、促进汉语水平的提升。

   汉语国际教师的“初尝试”促使我成为了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了国际中文教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感,由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在国外的生存能力、与本土教师的配合能力、解决课堂突发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涉及到国家荣辱问题时的处理能力都是需要具备的,这些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的汉语教师的关注范围。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国际中文教师就是“汉语国”的“外交官”。

   国际中文教师的道路道阻且长,在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明确国际汉语教师的角色与使命,使有志于成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学生具备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合格的“文化使者”。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