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二十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培养500多名学生。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2020级徐婉琴、鹿梦琪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心之所向 一往无前
徐婉琴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全球掀起了“汉语热”的高潮,积极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数量也日益增多。面对这一转变,我选择了跨考。我本科所学的专业是英语,因而我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不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教学实践方面,我都有所欠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热爱。我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充满激情,并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专业。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汉语国际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个人魅力
个人魅力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从教学的角度来讲,个人魅力充分体现在教师的课堂仪表、精气神和语言之中。课堂中的教师,应该呈现出整洁端庄的形象,穿着的服装应是美观大方的,对人的态度应是平易近人、谦逊和蔼的。课堂中的教师,应呈现出蓬勃的朝气,没有激情的课堂是乏味的,振奋激昂的状态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中的教师,应有简练、准确的语言,教学中的语言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教师要能将知识通过语言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教师的个人魅力会激发学生对教师优雅举止的向往,对专业学识的渴望和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提升个人魅力,必将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专业知识
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这些专业知识不应该仅仅是考试大纲范围所限制的内容,还应该是紧跟时代发展,对于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知识的学习。对于汉语国际教师来说,仅仅掌握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知识是不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涉及到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因而还应掌握语言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和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并将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鱼得水,并增强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学习能力
2020年初随着新冠疫情的全面爆发,各国人民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受疫情影响,我国不仅经济受损,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汉办志愿者项目叫停,国内留学生数量锐减。面对这样的变化,对外汉语教学开始了转型,由线上教学转变为了线下教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能力的考验,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和如何通过网络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成为了难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本身的学习能力变得至关重要。教师要高效地掌握如何利用和使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以便顺利地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的目标。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是处于跨文化交际背景之下的语言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顺利地进行沟通变得十分重要。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文化意识,避免文化误解和语言运用中的失误,从而成功地实现语言交际。对于汉语国际教师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每个汉教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具备该能力的教师可以有效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灵活自如地进行教学活动。
总之,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师,我们担负着传播汉语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坚定个人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向成为一名优秀的汉教老师的目标前进。心之所向,必当一往无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鹿梦琪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和高大上的使命相隔甚远,但人们常说拥有使命感的人更容易成功。何为成功?答案,因人而异。拥有使命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拥有使命感的人,一定很幸福。人生在世,生活赋予了每个人太多的使命,它让我们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但同时它又给了我们不断前行和奋斗的执着和勇气。同样,每一份职业也具有其独特的使命以及需要我们融入其中的职业道德。比如,教育一直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发展高质量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希望,而教师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师资水平往往也是衡量一所优质学校的重要指标。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成长的某一阶段扬帆助阵,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自己的光热,这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也必然承载着崇高的使命感。首先,教师必备师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正人必先正己,立己方能育人,因此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在道德规范、学识学风上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其次,教师需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惑不能解,此非为师。
教育在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不断更新,不断学习,广泛涉猎,精益求精是对新时代优秀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博观而约取才能厚积而薄发。最后,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耐心,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书育人并非易事,从细微之处入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每一堂课,力求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另外,教师也需要学会阳光思维,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学生感受到爱和热情。当然,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做到这些基本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它需要每一位从事教学行业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地摸索与积累,不断地学习与创新。
现在的我向往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那我的使命感是什么呢?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一座桥,了解世界的同时,让世界了解中国,让汉语之花开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和渺小的,但我相信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志愿者们,在从事着这样一份神圣的职业,在肩负着这样一份崇高的使命。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