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二十九):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与爱的传递者

2021-05-01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培养500多名学生。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2020级喻亮、满调霞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

喻亮

   2017年暑假,我留校做兼职顺带考驾照。非洲加纳孔子学院有一批学生来中国参加夏令营,想和中国学生组队交流,当时学校人很少,于是我第一次有了一位外国朋友,Issac(中文名字:汪洋),并开始了和他手舞足蹈的交流。

   和汪洋去吃中餐的时候,发现他们还不会用筷子,但是我们去的每家餐馆都友好的为他们添置刀叉,尽管有的店家压根就没有配备这些餐具,但也会努力找出来一把勺子,我无比开心,在湖南益阳这座不太发达不太开放的城市,市民们都表现出了对他们极大的善意。但汪洋的中文尚处于初级阶段,我的英语又极差无比,交流起来连猜带比划,却又都乐此不疲。

   在他们夏令营即将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我们一块去肯德基吃东西聊天,东西没吃完,时间却已经到了晚上12点。我们刚走出店门,迎面一个衣衫褴褛、口齿不清的行乞者向我们伸出了手,我还没来得及反应,汪洋立马冲进肯德基把我们没吃的东西打包出来给她,并向着她离开的方向双手合十祈祷了很久。在市井气息浓厚的生活里,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个人内心如此强大的善意和虔诚。

   他们的夏令营很快结束,汪洋回到了自己的西非的加纳,但我们的联系没有断。我们时常通过视频电话交流,聊聊工作和学习,他还时常让我去看看那位行乞者过得怎么样。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想法简直不可思议。以上便是一个本该成为程序猿的我,第一次接触到外国人的大体过程。

   2019年,我面临毕业实习和考研的抉择,在代码苦海里遨游的我选择了跨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想来,也没有特别宏大的理想,当初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体是出自好奇心,一是好奇汪洋为什么对汉语如此热爱,二则好奇有怎样的一群人在学习汉语,他们都像汪洋那样虔诚吗?

   加上备考的一年和进入兰大学习的大半年,我渐渐对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和海外汉语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简单说来如下:

   一、饱含热情。汉语教师是一个需要热情的工作。一是要热爱工作,一是要热爱生活。这份工作承载了太多,我们要传播语言,要传播优秀中国文化,要在一方土地树立起微缩的正面中国形象,自然需要饱含热情的学习专业知识,才能有热情面对繁杂的工作。要从很多有过海外教学经历的同学的分享中我得知,文化的差异、主流观念的区别、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教育理念、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差异,甚至一顿毫无熟悉感的饭菜,都可能导致海外找不到归属感的汉语教师的一次情绪崩溃。在海外教中文,不仅需要饱含热情地进行教学工作,还需要充满热情和力量面对在国外的生活。在求得生存的基础上好好生活。
   二、全面认知。出于对汪洋这位汉语热爱者的好奇,以及对他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和善”“仁爱”的误解,我一直以为孔子学院如其名,教授的是儒家伦理,三纲五常,从孔子学院出来的学生都和孔子一样……现在想想我自己也太搞笑了吧。全面认识专业和职业对我们的个人规划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汉语国际教育仍是一个新生的富有生命力的专业,海内外汉语教师则是肩负中国语言文化传播重任的一项伟大工作。专业的发展还有广阔天地,仍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索和发现的地方,需要用教学实践去补充学科理论,也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学科发展和实践教学。即便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海外汉语教学仍旧是我们要坚持的民族事业。

   三、专业素养。作为一名海外汉语教师,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十分欠缺这两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带着口音的普通话、拦路虎般的近义词辨析、还有七窍通了六窍的汉语语法,都是我目前的疑难杂症。教育学知识和教学能力也十分需要专业的训练。

   专业知识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没有内化的知识累积,就算有再强大的教学技能也无法传达正确的观点和学科知识,而教师纵有一肚子墨水,没有在实践中锻炼总结,形成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技巧,满腹诗书也无处施展。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是一名海外汉语教师必不可少的两样宝物。

   四、终身学习。不管是现阶段正在接受教育的我们,还是已经踏入海外走上汉语讲台的老师,我们都需要懂得“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丰盈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并努力向优秀教师看齐。

教育就是爱的传递

满调霞

   一、教育,爱的传递。“教育,说白了就是爱的传递”这句话来自我的汉字学老师,陈晓强老师。在这之前,不管是对教育还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我都试着寻找过我心目中最为贴切的定义。或为“传业受道解惑”,或为“身教重于言传”亦或为“或做春泥更护花,”但从那节课之后,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教育,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怎样架起师生之间信任的桥梁,怎样培育出有温度的后来者,怎样把爱注入年轻一代的内心,说白了,教育就是爱的传递。

   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的本科专业是英语,之所以选择考研完全是处于一种文化自豪感,我的家乡是定西临洮,古称狄道,在大二的时候无意间读过《中国文化要略》这本书,当时,我的故乡临洮在这本书中出现过四次,自豪感油然而生,当时的想法是,那如果将我们的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呢,而正好,这本书又是汉硕考研大纲规定书本,这便是我选择考研,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原因,进而成为我们70名大家庭的一员。在师范类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语言学、教学法、教育学原理、心理学也是必修课程,而这也与我们这个专业所要学习的内容息息相关,同样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其中很多的相通点让我也有了一点自信。

   三、教学,学然后知不足。遗憾的是,至今我还未能真正进行实践,尽管有英语教学经验,但面对的受众不同,我想,那又是另一种场景,课堂模拟也远远不同于实际教学。那现在要做的只能是不断打磨自己,等待时机。2020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很多的汉语教师没能如期出去,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但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趁此提高自己,同时熟悉网络教学。第一,珍惜课堂训练机会,一节好的汉语课堂从熟悉大纲,备课,试讲,改正到最后走上讲台,每一步都需要精雕细琢,同时备选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处理问题分歧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恰如其分,都需要不断尝试,不断训练,然后提高自己。第二,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教学与国内语文教学最大的不同应该是教学环境的不同,与学生以及同事相处好不好都是基于我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程度,教学国的文化模式,教育体制以及当地风土人情都是需要我们一一掌握的。第三.掌握一定的中华才艺,我们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如果我们不加以展示 则是空口无凭,所以珍惜课堂机会,包括我们现在的剪纸,民歌,书法,太极等课堂。同时应该具备创新思维,给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总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应该做到“德才兼备”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秉持初心,时刻准备着,做爱的传递者,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