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四十六):“ 心之所向,素履可往“— 我的汉教之路(一)

2021-09-28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2021级硕士生许秀娜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 心之所向,素履可往”——我的汉教之路(一)

许秀娜

   

   从汉语教师志愿者任期结束到现在研究生入学,已经过去一年多,若非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过去的这一年,我应该在泰国这个四季如夏的热带国家,作为一志愿者和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事们忙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带着一群可爱的泰国学生“轻松学汉语”,跟着老师和朋友体验异国人文风情。但疫情改写我们的人生轨迹,而我以考取汉硕的方式,继续前行。

 

赴泰前篇--我心向往之

 

   大四那年秋季,当大家忙着找工作、考研、出国留学时候,我忙着准备汉办志愿者面试,孤注一掷,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欣喜若狂,因为我终于能再去泰国。曾经,泰国对我来说,仅仅只是一个陌生的国家,甚至只是地理课本上需要背的知识范围“东南亚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曼谷,主要民族为泰族,语为泰语,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不下18℃,旅游业发达”等等。而当我第一次真正到达了泰国,我才发现泰国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所讲的语言和泰国是那么相似。

 

 

   我来自广西南部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炎热潮湿;饮食习惯和周边国家相似语言环境多样;作为壮族女孩,我从小讲壮语,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泰语和壮语竟如此相似,他们都惊讶于我学泰语的速度以及发音的标准,以致于很多泰国人都以为我是来自“外府”的泰国人。凭借“与生俱来”的语言优势,用心去了解这个令我感到熟悉又给我惊喜的国家,以及这片土地上“心中有佛,面容带笑”的人们,必定会轻松许多就这样,2018年12月怀着一颗极富憧憬的心到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修基地,聆听经验丰富的汉教老师的讲座,学习了很多关于泰国的独特文化,结识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优秀朋友,结业典礼那天还拿到了沉甸甸的“优秀学员”的殊荣。当时的“涉世未深”我,对志愿者的生活不仅是期待和向往,还自信满满。

 

玛哈沙拉坎——抽盲盒结下的缘

 

   泰国有曼谷这样蓬勃发展的繁华大都市,美丽的湄南河纵贯南北,逶迤而下,把曼谷一分为二,城市以河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称;有清迈这样文艺复古小清新的城市,虽坐拥泰国第二大城市的美称,目之所及,却满是清新淡雅、与世无争,宁曼路十几个小巷的小店装饰的花草逞娇呈美,如果说曼谷是繁华的宫殿,那清迈便是宫殿的后花园;也有阿育陀耶大城)这样的古城,庞大的城墙建筑仍随处可见,褪去昔日繁华,菩提老树根包裹着的佛头含目而笑,而今仿佛看透了世间的风云变幻和王朝更迭,在历史的沉淀下流露出豁然与包容,默默讲述几百年前的“金汤之城”;然而,抽盲盒抽到的缘分,并没有成全我一厢情愿的向往,而是把我带到了泰国的东北角——玛哈沙拉坎府这片贫瘠而广阔的土地,从曼谷坐八个小时的大巴一路向北,沿途风景渐渐广阔平坦,目之所及,是扑面而来的万顷良田走在街上,放眼望去是随处可见的流浪狗;当地人讲的话略显粗犷豪放的泰东北方言,好在啊好在,泰东北与老挝接壤,其方言与老挝语很像,巧的是,他们的语言跟我们的壮话也很像,这是我万般失落中莫大的欣慰。

 

 

   泰东北由于地处高原,地处内陆,气候比较干旱,光照强,由于光照充足,当地的水果非常甜,山竹榴莲释迦果在当地非常便宜,可以当饭吃,当然还有很多国内不常见的热带水果应有尽有不可枚举;粮食作物以糯米为主,主食是糯米饭,饭菜偏甜偏辣,几乎所有的菜都会放辣椒放白糖,很多新到任的志愿者除了“萨瓦迪卡”之外,第一句学会用的泰语就是“不放糖不放辣”,当地人还喜欢吃烤肉,有趣的是“麻辣”这个汉语形容词在泰国街头被泰国人当成中式烧烤的代名词;当地最有名的“宋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木瓜沙拉”,是很多志愿者一开始难以接受而后回到中国又最难以忘怀的美食,尤其是其中的“鱼露”是被称为没有它就没有灵魂的调料;当地民风淳朴,远离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城市喧嚣,这里的人们生活恬静淡然,加上信仰佛教,他们性格温和,待人和善,你会发现泰国人总是面带微笑,这就是为什么泰国被称为“微笑国家”。

 

 

急转直下的落差

   在孔院待了短短的两天新鲜而欢快的时光,白天跟着前辈们逛孔院,吃泰餐,逛商场,吃小吃,拍合照,晚上有新任志愿者迎新晚会,丰盛的晚宴上还有各种泰国节目,泰式舞蹈体验,那夜的孔院灯火通明,在泰东北安静祥和的中玛哈孔院的欢声笑语像晚风吹动窗前的风铃,声声清脆而动人。而我们都知道,当泰东北的初阳再升起,天亮之后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分到不同的教学点,迎接我们的将会是全然不同的志愿者生活。其实在被分到教学点之前,我对于学校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可当学校的老师来到孔院把我接走,经历了距离孔院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无尽的田野,成群的牛羊时不时还会看见辽阔的田野上孤独的长着一棵老树,像是西部世界冗长公路上一个个公路牌,我的心其实是沉重的。你也许会说,这不是挺好的吗,沿途风景甚好,与世无争。可当车子最后兜兜转转开进了一大片树林,而你发现学校就藏在这片方圆百里突兀出现的树林之中的时候,一切就没那么诗意了。那时的我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被分到单调、沉闷、闭塞的地方,绝非那样浪漫。我到学校那天是周五,学生已经放学回家了,学校里静悄悄的,教学楼和学校的花草树木融为一体,我甚至分不清是学校里长出了树,还是树林里长出了学校。我住的是学校安排的吊脚楼,从远处看像树林里一个巨大的白色鸟窝。

 

 

  

   一楼设洗漱间和厨房,二楼四个房间我和另外一个泰国老师一人两间,中间是一个可以前后两面通透的空间,可以乘凉闲坐,那就是后来一年里,我坐看了上百次日落的地方。接我的老师在帮我收拾了房间之后便回家了,她告诉我傍晚会有学生来找我,晚上和我一起住,当时我没意识到,学校里除了小卖部夫妇之外,那几天时间里,没有其他人。傍晚有五六个高三的女生骑着摩托车来到楼下,叽叽喳喳的叫我下楼,带我去附近买东西,吃东西,教我讲这里的方言,跟我讲泰语玩笑,帮我纠正我泰语发言稿中的小错误,晚上在我隔壁小房间里打着地铺,那晚看着她们入睡了我才熄灯睡觉,想想觉得一天过得其实还挺好。可是第二天醒来看见facebook上有学生的信息,说她们天一亮就回家了,见我还在熟睡没敢打扰我,打开隔壁房间的学生已经走了,被子叠的整整齐齐,房子空空的,我的心也是,肚子也是。然后一整天的时间,我就呆坐着,给其他小伙伴发信息,她们都在忙着收拾东西,适应新环境。仿佛就我一个人,忙着收拾我这可怅然若失的心、失魂落魄的向往。第三天清晨,睡梦中听见楼下说话声,那熟悉的声音像极了我们的方言,我惊醒,从床上爬起来穿件外套往楼下探出头,两个中年女人正在修剪学校的花圃,她们抬头看见了我,便露出了明媚的笑容,我正要开口,她们就合起双手在胸前做了合十礼,说了句老师好,我突然鼻子一酸,忍住内心波澜回了礼,回到房间伤心的哭了起来,我好像听得懂她们的语言,可我不是这里的人,我的孤独,来自于这里陌生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我只是一个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异乡人。后来的一周,我还经历了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拉肚子。瘦是瘦了,哎,奈何美人憔悴损。(未完待续)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