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四十八):吾心所向,不断前行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2021级硕士生杨雯丽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吾心所向,不断前行
杨雯丽
重拾信念,确定目标
我虽然也算得上“科班”出身,本科学习的就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我对这个专业的了解却是知之甚微,对专业前景与自身发展感到迷茫无措,更谈不上对专业的热爱。对此观念的转变发生在考研备考时期,如果说本科四年的学习只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显然我对专业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浅显认识。那么,考研复习让我收获更多的是对专业的理性思考。
要想学好一门专业,首先你要对它有兴趣,有热情,有钻研的恒心。虽然起初我重拾学习本专业的初心是通过升学考试,而正是在此过程中,我才慢慢感受到了专业的实质内涵与独特魅力。有了这种改变,专业知识学习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
同时我也逐渐理解国际中文教师不同于国内中小学教师的使命与责任。专业的特殊性决定,教汉语不应仅仅是学习汉语的基础知识,不应只局限于提高相应的汉语技能。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经验,我们都可得知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法回避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这也正是这个专业的独特魅力所在。
自此我对专业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一名照本宣科教授汉语知识的老师,更是有理想有情怀的国际中文教师。身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我会尽自己所能帮助我的学生了解更加鲜活更加生动的当代中国,带他们了解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化。
夯实基础,积累经验
国际中文教师的独特性,也就意味存在着有许许多多需要克服的困难与挑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中文教师,每位国际中文教师就应该更加重视提高个人修养,完善自身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我认为每一位国际中文教师都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必须承认文化冲突、文化障碍在初期国际中文教学过程中可能无法避免,新手教师对于这类问题的处理需引起格外重视。除了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不断总结相关经验之外,国际中文教师应当避免使自己陷入文化偏见、民族中心主义等误区,要采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化解文化冲突,要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中获得成就感与归属感。
其次,教学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实践与反思总结来改进提高的。由于自身种种原因的局限,至今我还没有走到真实的国际中文教学课堂,我只能尽可能把握好每次各种各样的教学机会,给自己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在校期间的教学模拟、微课教学、教学实习等活动,这些系列练习实践,让我从对如何开展教学毫无头绪,到能够把教学步骤娴熟掌握在心。
再者,在国内辅导机构任职小学语文教师的这段经历也让我有颇多收获与感悟。这虽与国际中文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就如何让相对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有着相通可以借鉴的地方。作为新手教师,经常容易忽视的地方是课堂节奏的把控衔接以及教师语言的准确运用。教学环节应当详略得当,紧凑流畅,要有循环往复的课堂练习;而教学语言应当尽量简练,配以适当的手势语,课堂交流要多使用目的语。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
怀揣梦想,勇敢前行
未来很长,前行的路就在脚下。虽然我的国际中文教学还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但我已对今后将要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枕。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能够有幸成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而且更要争做一名合格的国际中文教师!怀揣同每一位汉教人一致的初心,让汉语之花在世界各地盛开!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