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四十九):回首汉教路,再忆“徐家汇”

2021-11-01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届校友任纹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回首汉教路,再忆“徐家汇”

任纹

 

   2016年8月13日,伴随着上海地铁11号线报站广播“徐家汇到了”,我来到了PLAM(手里汉语)上海分院,并在此开启了一段终生难忘的国际中文教学之旅。

   和谐奋进的教学管理团队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力量。我的“东家”是一家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培训机构,负责的院长年轻有为,漂亮果敢,同为性情中人。这让我的汉语教学实践有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可能。在这里我交到了挚友,在这里我的职业观发生了质变,在这里我开始了国际中文教学真正的实践。我们课堂上的爽朗大笑经常回旋在门外的走廊上空,以至于让隔壁船舶服务公司的一位行政小姐姐多次打问,是否能来我们机构工作。

   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追求。我教授的课程主要是围绕TSC(Test of spoken Chinese)展开。韩国三星公司给来华的三星员工制定了这个考试,分为1-10个等级,等级越高,汉语口语水平越高。他们在被派到中国以前,需要在韩国集中学习几个月,大部分的员工都取得TSC3级及以上的成绩,然后被派到中国继续学习汉语。一年以后,要在原有TSC的基础上提高到最起码两个以上的等级。所以,我的教学目标很清晰,教学方式常常以话题方式展开,比如环境、社会、婚姻等话题,当然也有投诉、道歉、咨询等日常话题。更简单的话题则是买东西、问路、租房子等。上课的模式是“一对一”教学,学员将按照“基础汉语学习+TSC模拟”学习两个学期。

   扎实的基本功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一对一”授课模式,很大程度上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说汉语的长处和短板,同样的内容给不同的学生上下来感觉完全不一样,非常考验老师的情商和基本功。因为我每天面临的学生都是三星的精英,他们是通过层层筛选来到中国,所以,每一节课对我来说都极具挑战性。

(班级全家福)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国际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由于是一对一教学模式,因此我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比如:我的学生都有一个专属外号。朴二、金翻、许导、舅舅、裴帅、珍珍、九哥、九妹。“朴二”是因为他自己说他很二。“金翻”是因为她姓金,并且经常在各种场合给“朴二”职业翻译。“许导”是因为他有一个导演梦,我们经常在课外会谈论一些中外电影。“舅舅”是因为他长得太像我舅舅了。“裴帅”是因为他非常韩国欧巴。“珍珍”是因为他名字最后一个字是“珍”。“九哥”是因为他想要得到TSC9级;“九妹”是因为她知道了“九哥”的来历,她进行了复制。

   汉语口语教学的交际性很重要,所以我的课堂经常会设定一些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进行教学。而在这些情景中,我的学生们最擅长的就是投诉和咨询。比如:有一次上海大暴雨我早上迟到了,珍珍故作姿态:“你怎么回事,老师怎么能迟到呢?今天下课需要迟一些。”再比如:金翻一天中午兴冲冲地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昨天我自己解决了我的健身卡的问题。”再比如:我们出去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是学生点菜,有问题也是他们很积极的去和服务员沟通,这倒显得我们这些老师好像是从国外来的。

   中文歌曲公众号等新媒体可辅助国际中文课堂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我还需要运行上海分院的“中文歌曲”公众号。主要的内容是每周五定时推送一首中文歌曲,每个月都有一个主题,比如:怀旧歌曲、致敬摇滚等。自然学生们都成了我的首选“主播”。九哥是常驻主播,他的经典开场是“PLAM的耳朵们,九哥又来了。”九哥也主持过中文歌曲平台的贺岁节目,仿着央视春晚主持人的腔调,念着“春风送暖入屠苏”,把我们代入了欢乐的2018年。相对于口语课,“九哥”最喜欢上的是古诗课,他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所以我的“挚友”(他的古诗课老师,兰大文学院同班同学,也同我一样在这里实习,后来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经常伏案研究李白,后来她从事了文学经典教学。这可能就是“教学相长”吧!

(汉语学习者“九哥”)

   怀揣汉教大情怀,青春奋斗再出发。今年我如愿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虽然不在一线教学了,但是在朋友圈里,看到汉语志愿者们发的汉语课堂,看到国内疫情下,各大高校依然坚持如火如荼开展着汉语教学,甚至在各种讲座论坛上看到汉语国际教育或国际中文教育,我还是会心跳加速,我还是会坠入到“徐家汇”的回忆中。国际中文教师是一份令人身心愉悦又神圣自豪的职业。很多的老师还有同学们都会提到“情怀”,确实,这是一项有“情怀”的事业。中国在被了解,汉语在被了解,汉字在被了解,国际中文教育的热情一定不会减退。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校友简介:任纹,兰州大学文学院2017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曾任教于PLAM(手里汉语)上海分院,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专业。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