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五十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2021级硕士生贾丽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贾丽
我算是职业经历比较丰富的。2009年大学毕业,刚刚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很多单位裁员,我所在的班级只有两位同学签了工作,而我是其中之一。工作是在一家台企——苏州某电子有限公司,给品质推进室的日本顾问做翻译,后来又去NB事业部做了采购,每天早上7点30上班,下午6点30下班。上班严格刷卡,迟到一分钟,扣半个小时工资,每个月加班都在80-120小时之间,工作到夜里10点半是家常便饭,周末也至少有一天是在加班,只是离开上个厕所,回来outlook信箱里又是满屏的未读邮件,电话刚挂下就又接起来,24小时不能关机,对于当时刚从兰大毕业,朝九晚五上完课就自由活动的我来说,第一次感受到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后来陆陆续续换了私企、国企、日企,有氛围很好的,也有工作很轻松的,始终不理想,去当老师成了我当时的强烈愿望,后来在个人的不断努力下,通过省直单位招考终于实现了梦想,到兰州财经大学当了一名老师,但是曾经的那些或痛苦或无趣的工作经历成了我宝贵的人生财富。
说来我当教师也有渊源。刚上大学时,我的老师问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将来想当一名大学教授,现在算是离梦想近了一大步吧。我的工作是给外语学院的学生教第二外语(日语),因为学生们是英语或商务英语专业,所以学习过程中除了母语干扰,还有英语干扰,不厌其烦的纠音和培养日式主宾谓语序的思维习惯成了每年的重中之重。此外各个学校对第二外语课程设置不同,但是同一考研院校或者就业单位对各个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却是相同的。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日语近年来只开设三个学期共计132个课时,这跟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制定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要求的240课时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课时量太少,不能满足学生考研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需求。现有的课时设置调整起来比较困难,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这两年我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基于云课堂、慕课等的混合式教学,以弥补教学时长的不足,延展二外教学的时间宽度。同时探索翻转课堂,倒逼学生课前自学,课上纠错,课后复习。看起来教师在课堂上比较轻松,但因为要把控课堂全程、预设各种场景和引导,工作量实际上比传统填鸭式教学要大得多,做好也并不容易。
现代日语文字里仍有一两千个常用汉字,比如“僕(ぼく)”这个词,日语里是“我”的谦称。某天查字典无意中知道,我们古代汉语就是这个意思。再如日语里的“走る”是跑的意思,日语汉字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音,训读就是日本固有的发音。起初我对“训”的含义并无深究,直到接触汉语训诂学这个词,才明白“训”是解释的意思,用日文的音去解释中国汉字的意,这些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要想学好日语,得先把汉语学好。
当教师后会出去开学术交流会,次数多了,看日本国际交流协会的日本教师侃侃而谈怎么教好日语,怎么做好日语教师,就让我感慨万分。那种骄傲自豪的神情,仿佛自己国家的语言是世界上最棒的。我突然萌生了给外国人传播汉语,传播我们的中华文明的想法。明明古代我们世界领先,又是世界文明古国,有优秀灿烂的文化。这也是我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原因。大学时候给日本外教教过一年多汉语,算是第一次做对外汉语教师,后来也参加过汉办志愿者的选拔,遗憾的是没有入选,于是我就来到了兰州大学继续深造啦。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