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五十四):我眼中的国际中文教师

2021-12-01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硕士生雷飞民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我眼中的国际中文教师

雷飞民

 

   

   “听那不同肤色齐声说,你好中国我爱你.......”每当这首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之歌——《瀚宇之花盛开》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心中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因为成为一名光荣且优秀的国际中文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还记得2017年高考结束后,我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犹豫不决。在大学里教外语的舅舅给了我启发:“既然你那么喜欢英语,可以考虑以后成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于是我怀着强烈的新鲜感和满腔热情,坚定地在志愿表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一栏里点下了“确定”,从此便加入了汉教人的队伍。

   正所谓“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到了大学里,亲身接触那么多优秀的对外汉语人,我才慢慢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际中文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科期间,我系统地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关知识,认真设计每一份教学教案,努力练习粉笔字,也曾多次站到讲台上进行汉语课试讲,但下来反思时总会发现我的讲课手段略显单一,肢体语言过于僵硬,课堂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接着在大三下学期迎来了新冠疫情的爆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再加上自身本就不够过硬的专业本领使我产生了继续考研深造的念头,我决定继续深入学习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吸收一些比较前沿的想法和观点,同时还要把学到的理论付诸于实践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机会出现时牢牢把握,不至于委屈学生,辜负自己。

 

(和韩国留学生同学一起包饺子)

   在我看来,一名优秀的国际中文教师应该具备两方面的条件:首先,国际中文教师为“为外国人师者”,既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其一言一行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师直接面对着不同国度的留学生,课堂就是窗口,每一天的教学工作可以说都是在进行涉外活动。所以这就要求国际中文教师必须外表整洁、举止得体,肩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哪怕长年累月生活在异国他乡,也应该时刻热爱自己的祖国,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大国该有的气度和精神来。再者,一个优秀的国际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学、文字学基础,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是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可以帮助其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紧跟时代发展,大力发展和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丰富跨国教学经验,是每一名国际汉语教师的使命。

   到了研究生阶段,在新的平台、新的环境里,我们大家更应该珍惜时间,把握当下的机会,不断修炼自己、升华自己,在毕业时给母校和自己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