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留学兰大(六):不忘汉语情,未了中国缘

2022-01-10  兰州大学文学院

   国际化办学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兰州大学提升综合实力的战略选择。留学生教育在兰州大学文学院国际化办学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兰州大学文学院坚持以开放的姿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学生,目前已录取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际学生151人,学术型国际学生26人。各国青年学子怀揣着对中国的好奇与向往,秉持着对知识的热爱与渴求,感受着鲜活的中国现代生活。他们相聚在位于黄河之滨的兰州大学,积极融入文学院大家庭,为文学院国际化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国际学生都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每个国际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是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为了让国际学生感受现代中国的现代社会文化、分享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经验、提升国际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文学院组织国际学生,开展在华学习生活感受的大讨论。本次“研学集萃·留学兰大”推出文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伊朗籍硕士生胡赛因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不忘汉语情,未了中国缘

胡赛因

   我叫胡赛因,来自伊朗,是兰州大学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生。2019年是我生活中最开心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内,发生了两件让我开心的事情。第一件开心事就是我从德黑兰大学汉语本科专业顺利毕业,第二件开心事就是被兰州大学录取,获得到中国留学的宝贵机会。

   我在读本科时候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加之在伊朗认识的中国老师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我到中国后,就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虽然我是第一次到中国,但是从来没有感觉离家很远,。中国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我在兰州大学有过我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在校生活学习方面,学校的不同活动和老师们对我们学习的关心都让我对选择来兰州大学读研究生一直满意。一转眼,读研究生的三年时间就过去了,在生活方面和专业方面都学了许多新的知识,生活方面主要学习了我们都需要让自己适应并克服时间推移中发生的不同困难和各种意外的事情。由于疫情原因,我离开学校已近两年。尽管远在伊朗,我依然能够得到兰大各位老师的悉心帮助。在导师郭茂全教授的指导下,我已经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的初稿。

   现在,我对国际中文教育越来越感兴趣了。我通过在线方式来学习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不同课程,包括课堂教学研究、汉语测试、二语习得、汉语教学技能等。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全面体验线上教学,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这种在线学习经历也启发了我,也让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想自己建一个专门给伊朗人教汉语的网站,让没有条件到德黑兰或中国学习汉语的伊朗籍学生,通过我建立的网站就可以在自己家里一线学习汉语。我希望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设计远程教学教案,录制顾汉语教学视频,之后在自己建的学习网站上播放,也吸引了很多对汉语与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伊朗人。

   因疫情,我在2020年春回到伊朗。除了通过网络完成了学校的课程以外,我还做一些课外学习和工作。我利用自己汉语的特长,主动与伊朗国际刑警组织研究中心联系,提出了将波斯语著作翻译成中文的想法。之后,我从德黑兰图书馆找到数本相关图书,听了伊朗NAJA 执法和社会研究所、伊朗国家警察大学的专家、学者的建议,最终选择了一本介绍伊朗警察与政治制度的综合性书籍作为翻译的著作。202010月,《警察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波斯语)的翻译获得伊朗国际刑警组织研究中心的批准。

   《警察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有伊朗警察的职责和事务、伊朗警察相关的理论,有伊朗恺加时代、巴列维时代和伊斯兰共和国时代的警察制度,还有伊朗执法部队及其在政治体系中的职责、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理想警察模式等。

   《警察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求译者了解两国语言的军事、警察类词汇,还需要懂政治、法律方面的概念。整个翻译工作耗时近一年时间,现在终于完成民,翻译工作得到了我的本科导师德黑兰大学好麦特(Hamed Vafaei)博士的支持,也得到我的硕士导师郭茂全老师的鼓励。在翻译这本书过程中,我学到许多关于军事、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新词汇,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我希望通过翻译更多的书籍为提高两国之间各个方面的合作关系作出一点贡献。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同学和父母给我的支持和帮助,希望今年顺利毕业后再回中国读博士,继续学习我喜爱的汉语专业,也希望我与中国的缘分不要就此结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每个国际学生都是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兰州大学文学院致力于构建多元、多面、多样的国际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文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多种渠道以帮助国际学生尽快适应在华生活,通过语伴形式建构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友好交流的通道,通过学术会议论坛、专业技能比赛等方式促进国际学生学术素养专业能力的提高。在后疫情背景下,国际学生的教育中既要通过各种授课形式保证国际学生学业教育顺利完成,也要做好国际学生疫情防护的日常教育与管理,目的在于培养出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学生,共同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