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六十四):以热爱、热情之心,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余凌凡、陈以天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资之深,取之左右而逢其源
余凌凡
国际汉语教师应当是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更需要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而不能是像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一样被迫输入语言的词汇语法等等知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学生只有在相对自由的教学环境下才能真正的使用语言、敢想敢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习的引导者角色转变。
但想要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成为学生合格的引导者,自身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资之深,取之左右而逢其源。”知识积累的足够多了,才能在取用时左右逢源、取之不尽。此外,对教师而言,教学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教学的渴求。
在大三实习期间,我去了一所初中担任初三语文老师,每一节课看着学生探求知识的眼神,都感到十分欣喜。我去的学校并不是重点初中,甚至也可以说是很普通的班级,学习气氛并不浓郁。可是即便是在环境下,仍旧看到许多学生充满对未来的渴望和愿意为此努力奋斗的信念。而我也十分愿意为了他们绞尽脑汁考虑如何将重点知识讲的更加深入浅出,更加精炼有效。对于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我认为这种来自内心身处希望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传授出去的信念是最重要的,来自自身的动力是一切努力的起点。
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我们必须首先对语言本体有深刻的理解,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不能深入,就不能浅出;不能居高,则不能临下。”在自身水平较高的前提下,才能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帮助学生真正的学会汉语。比如在词汇方面,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基本上不存在词汇意思的简单对应关系,因此需要教师切实的了解每一个词的具体意义用法和词汇在不同情境中的附加色彩,才能让学生清晰的理解词汇含义,正确的使用词汇;在汉字方面,需要自身掌握一定的汉字演变和结构规律知识,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汉字,建立新文字观念。
其次是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汉语教学有着跨文化的特殊性,如何正确的处理中外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国际汉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特殊,国际汉语教师更需要的是组织课堂和加工教学内容的能力。在组织课堂过程中,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师生的互动关系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要有“一视同仁”的态度。
最后,还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多种形式和方法的语言操练和交际实践活动是国际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课堂,有效提升授课效果。比如可以通过讲授法教授典型的句法句式,对主要语法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讨论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分讨;通过提问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稳定课堂秩序。在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的同时还需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比如,通过各种游戏来让学生在玩中学,营造有趣的教学环境。
资之深,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在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的丰富自身知识,加强对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升教学水平。针对具体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以“热爱”与“热情”培植职业精神
陈以天
在进入兰州大学文学院学习之前,我对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了解比较少,对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更是一知半解。经过在兰州大学文学院将近一年的学习后,我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精神以及职业发展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
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精神围绕着“热爱”与“热情”这两个词语展开。首先,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必须对中国文化本身充满热爱,并且对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这一使命充满热情。这种热爱与热情是能够成为一名优秀国际中文教师的基础与根基;其次,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必须对教授外国人汉语这一职业充满热爱,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充满热情。在遇到各种困难时,这种热爱与热情是支撑许多国际中文教师继续坚持传播中华文化的动力。在校就读期间,我身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公派志愿者的选拔、国内外高校联合举办的汉语教师交流活动,由此可见同学们对国际中文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是不言而喻。
国际中文教师的就业情况从总体上看是十分乐观的,大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着与教育相关的工作。一部分学生继续从事着教授外国人汉语的职业,而大部分的毕业生多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的主观原因、个人的能力等等,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疫情极大地影响了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疫情在为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送来了很多机遇。利用互联网的线上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在线课程使得学习中文的时间更加灵活多样,学习气氛更加轻松自在。国际中文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网络资源与途径培养学习者汉语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以及学习汉语的动力,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带来很大的转机。若有关部门能为置身与国外的国际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政策帮助,以及为回国后的国际中文教师提供就业优惠政策,这或许能够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选择。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