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六十五):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 

2022-04-27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文艳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

文艳

 

 

   我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缘分还要从本科说起。在那时,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而我的人生理想也是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站在讲台上,带领学生品读文章,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我参加了学校的组织的“教新疆老师学汉语”的活动。我愉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我自认从出生起就开始学普通话、说普通话,早已驾轻就熟,教别人普通话,肯定是小菜一碟。于是我一遍遍示范正确的发音,让他们模仿我的发音跟读。然而事实却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无论他们怎么努力,就是发不出正确的声音。这时一名新疆老师和我提建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您得教教我们发音的原理和方法啊!”这一下就把我问懵了,因为我发现自己支支吾吾竟半天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是,自打那以后,我就对如何教汉语产生了兴趣,开始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请教,向他们借专业课书籍,去他们的教室蹭课。通过恶补,我开始了解听说法、视听法等教学法,了解了利用纸来帮助学生分辨送气、不送气音,利用收来模拟舌位等小技巧。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我把书上学到的方法,给他们讲了后,他们果然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件事后,让我意识到教中文原来并不简单,并使我萌生了考取该专业研究生深造的想法并最终得以如愿。

   如果说本科的这次经历为我打开了国际中文教师的大门,那么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让我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领悟到国际中文教师所要具有职业精神,向着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断靠近。

   我认为国际中文教师就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工匠,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提者聂圣哲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民族传统精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不仅仅是工匠们所具有的,而是任何工作岗位的从业者具备的一种精神。”匠人在当代代表着一种特殊的人的境况,那就是专注。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敬业、专注、热爱、精益求精。实际上这与教师团队的职业道德是一致的。而国际中文教师作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者,更需要以工匠精神为航标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专注自己的教育事业、干一行爱一行。

   第一,国际中文教师要有敬业、爱业精神。敬业、爱业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从业者们对自己的事业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工作时要充满激情,而不能只为了让图碎银几两,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在当下物欲膨胀的时代,教师团队更要敬业爱岗,经得起外界的诱惑,守住自己的初心,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而国际中文教师不仅仅是在从事教授汉语的工作,还是在从事关系到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工作。这就要求国际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爱国主义热情、爱业敬业精神,超越狭隘的功利意识,才能做好传播中国文化、结交世界朋友的准“外交官”。

   第二,国际中文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工匠特有的品质。教师队伍更需要创新精神,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创新上课模式、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需要我们教师队伍的钻研创新。拍微电影、小组辩论赛、翻转课堂、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越来越多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打破固有的思维限制。而中文教学则更需要创新。汉语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拼音文字,是一种意音文字。方块字的书写、阴阳上去四声的读音、重意合不重形式的语法特点都可能成为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最大阻碍。那么,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尽力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多的设计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有学习中文的内在动机。听说法、试听法、团体语言学习法、情景法……一种种为汉语教学而诞生的教学法,都见证着国际中文教学团队的创新与进步。

   第三,国际中文教师要有专注精神。没有专注,就无法投入;没有专注就不会深扎三尺讲台。习近平总书记说:“好老师,又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不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引路人,就更要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国际中文教师由于所教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习俗、文化,这就更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首先,一名国际中文教师要掌握必备通识: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合和较强的文化素养。其次,国际中文教师也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专业能力。最后,作为一名国以中文教师还要有批判性思维。一方面要尊重各国文化,入乡随俗,吸收别国文化的优秀部分来充实自我,同时,又要学会扬弃,不能盲目地崇阳媚外,守住自己的初心和底限。所以,如果没有专注的精神和气度,是很难成为一名在教学水平能力、精神思想觉悟上都达标的国际中文教师的。

   第四,国际中文教师要有淡泊名利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要拒绝功利主义,淡泊名利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怀。在网络化、信息化、市场化的今天,教师的奉献精神受到了冲击和影响,拜金主义的盛行,使很多教师将学生变相当成了教师敛财的工具。而国际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基础上,又代表着“中国形象“。许多外国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的了解都来自于国际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所以,如果没有淡泊名利,踏实肯干的奉献精神,是不配担任这项”神圣使命“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大利器,而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