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六十九):以热爱为动力,以专业为根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武慧晶、黄亚蕾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我与国际中文教育
武慧晶
我第一次听说“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来自大学期间朝夕相处的国旗班战友。一次团队活动后我们约好去她宿舍一起做公众号,看到她床头书架上一排排专业书籍——《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跨文化概论》……彼时的我对本专业日语的学习正到瓶颈期,好羡慕她有学习这些丰富有趣知识的机会,她也大方地把我感兴趣的书都借给我看。后来碰巧得知,我们俩的高考分数竟一分不差,如果我在报志愿前对这个专业有足够多的了解,也许我们就可以做舍友了。
或许正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决定跨专业考研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这个专业,她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以我对你的了解,你太适合了,一定可以的”。于是,在我艰难的备考期间,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及时向她请教,压力大的时候有她的宽慰鼓励。幸有所爱,无畏山海,感谢兰大让我如愿。
在兰大文学院学习与生活的半年多以来,我终于真切体会到了学习自己热爱的东西是多么快乐。研一上学期我的导师陈老师的文字学课程、常老师的词汇概说和张老师的语法概说让我得以弥补一些本科期间没有学过的基础知识;白老师的中国文化与传播和姚老师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拓宽了我对这门学科更深的认识;民歌、书法、太极拳更是增加了我们的实操技能;这一学期郭老师和邓老师的课也为我们系统梳理了专业知识、为我们日后走上讲台、面对学生提供了很多课堂教学技巧。身边有外派经历的同学分享了异国风情和做志愿者时那些有趣或感动的真实经历,令我充满了能够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去传播中国文化、展现汉语之美的向往和期待。
能够为了喜欢的事情而努力,是幸福也是幸运的。目前我申报了兰大的孔子学院志愿者项目,但愿我能通过选拔,如愿以偿。在奔赴未来的路上,希望我们都有生生不息的热爱,如星灿烂,如风自由。
专业性与职业发展
黄亚蕾
大学本科期间学习外语的经历,使我萌发出成为国际中文教师的想法;尤其是通过历史二专的学习,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过后,更加想把优秀的中华文化向外宣传,想赋予其新的时代活力。因此,在面临升学选择时,选择了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为愿景,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
逐渐,我明白汉教这一职业除了以“热爱”为前提,以“热爱”为发展动力,还要不断锻炼自己,用“专业性”来武装自己,才能成为出色的对外汉语教师。不同于单纯文化输出或者单纯的语言教学,在教学中,要将隐性的文化因子和语言相结合。现在以海外孔子学院为主要教学基地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尊重全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这都是对教师专业性的挑战,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如今,汉语国家教育也在面临着新模式和新方法的探索与推进,比如线上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网络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如何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效果、如何保证有效输入等。在新的教学环境之下,我们只有用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武装自己,才能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不惧怕,有沉着的信心去解决问题。“专业性”是教师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和阶梯。
在如今,关于人文社科类的专业,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一些不太看好的声音,语言类的专业则更甚之。在我本科时,便有很多人问过,学习外语的意义在哪里,这些专业毕业后有什么出路之类的问题。到了现在,当我回答“汉语国际教育”时,也会存在质疑的声音“教外国人汉语,不是只要是中国人就可以了吗?”。通过对专业的更深地学习,我更加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但是,正因为存在这些质疑的声音,我们才更应该精益求精,不断钻研,寻找出汉教的闪光点和魅力,发挥我们的专业性,担当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者。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