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七十五):职业精神、使命感与责任感

2022-05-09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刘晶、李亚娟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在展望中探索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精神

刘晶

 

   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国际中文教育”,这个说起来并不算悠久的专业,却也在与时代同命运、共呼吸中走过了72年的岁月。1950年7月,中国政府在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从这里开始正式启航,“国际中文教育”这艘年轻的航船只驶入了自己的海域,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奋斗之旅。而在这片海域中,有一群忠实的“水手们”,默默耕耘,辛勤奉献,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们就是国际中文教师。

   其实,对“国际中文教育”这个专业和“国际中文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我一开始也是懵懵懂懂的。从一开始简单地认为国际汉语教师就是教外国人汉语,更甚者有人认为“是个中国人就能教汉语”,否定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这种“学科否定论”和“小儿科论”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当时刚刚入门的我,也误导了我对于这个专业的认识。事实上,“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很感谢我本科时期所有专业老师的引导和指引,在他们的答疑解惑中,在他们的引领教育下,我走近这个专业,我开始了解到了隐藏在看似简单的冰山一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的更多更复杂的面貌,也深知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的不易。

   此外,我们或许也可以从国际中文教育这门学科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性中发现一些国际中文教师应当遵循的标准。可供我们参考的是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发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年版)》。其中包括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题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这五个部分,在这五个大的标准之下,又有着具体的细则。这些标准无不都体现着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发展。以上所提到的种种要求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想叶军教授的答案或许会给我们一些思考。叶军教授在一次讲座中回答有关国际中文志愿者面试的相关问题时提到,面试时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自己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的素养和对于学生的热爱。而这不正是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精神中最重要的内容吗?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热爱亦可挡千难万阻。

   所以,无论是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还是正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中文教师,首先我们都要热爱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要有崇高的汉语国际教育的职业理想,不断发展自己的教育实践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在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华文明传播者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开拓创新。

   其次,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中文教育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线上教学得到极大拓展,虚拟空间最大限度的利用彰显出了国际中文教学的新活力。作为国际中文教师,自然不能迷失在时代的潮流中,而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技术工具,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

   最后,正如中国文化经典《道德经》中所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国际中文教师也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识,这样才能促进自我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国际中文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李亚娟

 

 

   2021年9月,来到兰州大学开启了我的研究生生活,校园风景秀丽,同学们的学习氛围浓厚,我非喜荣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来提升自己,为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际中文教师而不懈努力。

   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深受老师们的启发,如何在课堂中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非常关键。所谓“教学相长”,作为老师,一直都要有使命感,就是怎样认真负责的教学生,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机械式教学模式,而是采用新型的、学生能够接受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这需要我们平时累积大量的实践教学经验,才能从中获得合理、合适的教学方法。面对留学生的课堂,更应该注意教师的语速,我们日常中语速自我感觉刚合适,可是对留学生来说已经很快了,快就表示学生不能很好的吸收知识,逐渐会失去耐心。最重要的是不能拿对待中国学生的方式同样对待留学生,他们来自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有着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老师,在课堂中,老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适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够保障课堂质量的完成度。

   作为老师,还要有责任感。老师“传道、受业、解惑”,不能只把所学内容教给学生就可以了,以为这样就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责任感来自对自己的职业的热爱和信仰,在我想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中,早就埋下了学生负责的种子。之前的教学实习经历让我深有体会,如果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与他们沟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无形中就会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用心对待学生,才能想出越来越完善的教学方式,从而精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成为一名优秀国际中文教师,道阻且长。但是我会努力冲破一个个阻力,披荆斩棘,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向着理想的好老师靠近,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相关的才艺,让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成为学生享受的汉语课堂。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