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七十七):心向瀚宇之花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王佳珩、丁茜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我和汉语国际教育的不解之缘
王佳珩
初闻“汉语国际教育”
我第一次看到“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还是在2017年夏天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由于专业是被调剂的,所以此前我对这个专业可以说一无所知。进入大学接触到这个专业之后我也还是对它一知半解。每当有人问我学的是什么专业,我说“汉语国际教育”,但我发现在自己说完之后对方还是很疑惑,于是通常会再解释一遍说道“我们这个专业就是给外国人教汉语的”。直到自己上了研究生,我才恍然发现自己对这个学了四年的专业了解得少之又少,对它的认识也相当片面。此后我开始主动了解我的专业,慢慢地我接受并爱上“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也意识到身为汉教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熟识“汉语国际教育”
直到进入研究生的学习,我才真正算得上走进了“汉语国际教育”这专业,对这个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汉语国际教育”并不只是教外国人汉语,而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专业,它面向的学生非常广泛,我们不能局限于外国人,我们要具备广阔的视野。二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内容并不局限于教汉语语言知识,而且还包括教授汉语所承载的文化知识,这意味着我们身为汉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还应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且有教授文化知识的能力。三是“汉语国际教育”职业道路发展具有挑战性,需要我们汉教人有走出去的意识,有坚定的意志,有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勇气。此外这条“汉教路”还赋予了我们“汉教人”使命感和光荣感,需要我们汉教人有责任意识,有担当意识,有文化自信,有语言自信,有奉献精神,有爱国精神。
走进“汉语国际教育”
进入兰大学习的第二学期,学院为我们举办了很多专业相关的活动,也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实践机会,我非常有幸成为格鲁吉亚拟录取志愿者之一。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即将奔赴异国他乡,将自己这近五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一堂堂实际的汉语课堂。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我将尽我所能提升自己,努力完成汉教人的使命。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播种汉语之花,让汉语之花盛开在更多朋友的心田。
一朝定汉硕,历久弥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瀚宇之花,心生向往
丁茜
初遇
我本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前,所接触的都是国内汉语教学,只有半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未曾接触过对外汉语教学。我喜欢听音乐,所以总会打开听歌app随机播放歌单。至今仍记得2019年的一个初秋午后, “每次听到问候感到欣慰,不同语言汇成中国话,听那不同肤色齐声说,你好中国我爱你......”的旋律就深深植入我的脑海,难以忘却也让我为之骄傲。当然,这也是我与汉语国际教育第一次短暂而又温馨的相遇。在大量搜索后,我了解到这首歌是汉语教师志愿者歌曲,创作者正是我校的闫娜学姐,自此,一颗向往国际汉语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成为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想法在我心中渐渐萌发。同年,我的直系学姐赴英国开始一年的志愿者生活,这极大鼓励了我迈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大门。
求知
去年假期,文学院公众号发的“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10周年宣传片《瀚宇之花》”一文让我对汉硕有了全方位地了解。邓老师课上的试讲也让我体会到汉语教学并非一件简单而又速成的事情,我们需要思考每个教学环节应该设置怎么样的内容和情境,是否自然流畅,是否符合学习者水平,是否能激发学习者兴趣,所以学习、积累及实践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于是我开始了每天的专业课学习,巩固自己基础的不足;阅读《红楼梦》等经典名著,拓展自己的视野;阅读优秀教学案例集和观看对外汉语课堂实录,不断地去汲取优秀对外汉语教师身上的优点,分析自身的不足并尝试着去改变;练习毛笔字、太极拳、剪纸,提升中华才艺的基本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志愿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更远的未来,我也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展望
记得在第一节跨文化交际课上,姚富瑞老师让我们每个人介绍自己。有很多同学讲到自己出国当志愿者的经历,他们口中所谈到的汉办培训、当地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教授汉语的经历都让我心生向往。我期待着去不同的国家感受多样的文化魅力,也渴望融入当地的环境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也会在每次上课前都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也会积极地去应对课堂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向本土汉语老师学习,虚心接纳他们的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路上,我想我会越走越坚定。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