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七十八):回首所来径,处处有欢欣

2022-05-17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黄倩、董芝邑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赴德交换之旅

黄倩

 

 

   2019年的夏天,我有幸作为交换生赴德国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之旅,感谢这场意义非凡的旅行,让我坚定了自己考研的专业以及想成为一名中华文化传播使者的决心。

   2019年10月,我踏上了异国求学的路,一个人独自前往德国萨克森州的开姆尼茨。开姆尼茨是萨克森州的第三大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东德时期被称为卡尔马克思之城,是个极具现代化和历史感的城市。我们被分到了当地一个工业大学,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交换生一起上课。当时的课程主要是英美文学、语言学还有社会科学,除此之外,我们还参加了当地的语言班,以加强德语语言能力。在德国的学习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中外教学模式极大的差异。我们的课程类型,主要是讲座类,就是大课,形式和国内比较相似,主要是教授一个人讲解,然后学生最后问问题,教授再进行答疑。我最喜欢的课程类型是讨论课,叫Seminar,这是需要教授和学生共同配合完成的一种课程,教授会提前一个星期把要阅读的材料发给我们,然后上课时花大概10-20分钟的时间介绍背景和活动要求,然后学生现场组队,完成任务,然后上台展示,教授最后再做课堂总结,全程一共两个小时。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内是很难开展的,一方面是学生积极性不够,另一方面是老师也没有这么长的教学时间和精力,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能力很有帮助。

   除了学习之外,我们作为交换生,也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责任。在春节期间,我和几个中国学生一起举办了一场春节晚会,和留学生们一起度过了春节。考虑到大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并不多,我们就根据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主流认识和理解,分了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中国美食,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各自做了自己家乡的特色菜,以及一些有趣的菜,如“蚂蚁上树”“虎皮凤爪”等,当我们用英语向他们介绍菜名的时候,外国朋友们都非常好奇,在我们的鼓励下,他们都愿意尝试,并且很喜欢我们的美食;第二个板块是学习中国结,这是我负责的板块。我先介绍了吉祥结的来源,接着给他们发放绳子,然后一桌一桌亲自教学,外国朋友一听是代表着幸运的意思,都非常认真的学,每个人都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吉祥结;第三个板块是游戏环节,我们将中华文化知识和游戏相结合,极大地增加了外国友人的参与积极性,也在过程中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第四个板块是唱歌,舞蹈环节,听民歌,欣赏传统中国舞蹈,让外国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中国舞。那晚,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我们感受到了文化传播交流的乐趣,也为自己的国家民族而骄傲。

   匆匆一年,还赶上了疫情,虽然没能走遍计划里的想去的地方,但是这一年的交换之旅,让我对文化交流充满了向往。未来的三年,希望自己能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每一步都不白走

董芝邑

 

 

    2019年9月的一天,天气不好不坏,阴阴的,沉沉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成都龙泉驿区的一所小学,这儿离市区比较远,周围都是安置小区。下了公交车,拨开排排树荫,洪安小学校的门牌闯进眼来。我战战兢兢走进学校,来接我的是个中年女老师,后来知道是学校副校长。由于学校已经开学了,特别缺人,面试草草了事就通知我周一直接来上班。我也在面试完的下午,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开始了新生活。

   周一早上的第一节课,忐忑的心情拖重我的脚步,鼓起好大勇气才走进我的班级。第一堂课,我记得上的是拼音《a,o,e》小朋友还算配合,眼神很专注。我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不像其他老师上课那么生动有趣,所幸学生开始很迁就我,教完了读法,我就让他们同桌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互相纠正。由于没有经验不知道低年级上课需要口令维持秩序,同桌合作后,孩子们就像散落的蒲公英种子,不受约束十分随意,教室里吵闹异常。恰好被巡课的副校长看到了,从此以后的一个月,她每天都来听我的课,每天都看我的教案。为了不被点名批评,领导的每一个意见我都牢记于心并且试图改善,从开始的上课乱糟糟到井然有序,从上课干瘪瘪到游戏满满读写兼具。从对低年级上课完全没有思路到了解学生改进教法。领导说,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有这么大进步很让人惊喜。其实我自己知道进步是有,但是距离一位合格的小学老师,我还差很多。工作中还遇到了很多班级管理、教学教法的难题。

 

 

   2020年初的疫情让我的寒假好像延长了四个月,但是只有经历过线上教学的老师才会知道低年级的线上教学简直是噩梦。健康打卡给家长打爆电话都找不到人,学生太小班会开得鸡飞狗跳,每天的作业总有家长怕麻烦直接帮孩子做了,个别爷爷奶奶带的孩子不参与线上学习。线上批改作业学生在家写的五花八门的字看来总要花四五个小时,工作量并不比在学校少,感觉到教学全乱了套。以至于开学后到暑假之前,在校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又重新从第一课全部重新上一遍。除了正常备课上课改作业开会还要每天把那些跟不上的孩子单独叫到办公室补课,上完一天班总是让人不想动弹。虽然经验不足,但是年轻老师总有优势,那就是肯吃苦吧,不厌其烦地教。我们班的成绩还不是太差,跟带我的师父带的班差不太多。

   识字课、写字课、阅读课,每天都在重复着,虽然教的内容不一样,还是让我萌生了换另一种职业甚至是角色的想法,还由于大四那年复试被刷的不甘,我重新捡起了考研书籍,除了每天上班下班就是自己抽时间复习,可能是没有抱希望的原因,初试除了英语发挥都不错,想了想还是请了假去参加复试了,虽然发挥不好,但是起码熬过去了。周一又回到岗位,一进教师的门就看到黑板上孩子们稚嫩的小手写在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心意,心里特别感动又有些愧疚。

    临近2021年8月份,我还在纠结是去读考上的学校还是安安稳稳地继续在这里边教书边考编,最后还是前者战胜了后者,因为希望体验到也许会不同的其他可能性。虽然比其他同学晚了两年才有这重身份,但是过去两年的工作经历还是让我收获颇多,也有了自己的桃李和作为老师对学生美好的期许。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