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七十九):成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022-05-17  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蒋明珠、坚琳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我与国际中文教育

蒋明珠

 

 

   五年前填报志愿,一心想学英语不成来到了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二字算是暂时满足了我心里对英语的向往,于是我怀揣着好奇与懵懂的心来到大学学习汉语国际教育。

   然而,大一的课程并没有让我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产生任何想法,反而还听很多同学、学姐抱怨说:“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英语学得不如英语专业的,汉语学得不如汉语言文学的,找工作非常不利。”

   然而,由于特别喜欢《现代汉语》这堂课,我开始对汉语本体知识产生兴趣,发现跟我认知的“语文”并不一样,也发现我们平时能得体、正确地说话并让对方听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并不是我们天生就具有的本领,汉语的奥妙无穷无尽。于是,出于对汉语本体知识的好奇与憧憬,我初步开启了探索汉语的道路。到大二就开始接触到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知识,我意识到学好汉语远远不够,对外传播文化和教好汉语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意识到这项事业任重而道远。慢慢地,我不在盲目听信别人所认为的“我们即不如英语专业的,也不如汉语言文学的”,我深知我们的特殊性,我们有特殊的任务和使命。有一天我在奶茶偶然听见一位外国友人在向店员表达“不要糖”这个要求时,把“tang”的音发成了“dang”,混淆了汉语里送气与不送气音,我第一次感受到汉教就在我们身边,离我这么近,意识到我们这个群体对于他们中文学习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学习、提升本领,进而从事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决心!

   于是我来到了兰大继续读研,一年后也就是现在我争取到了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的机会,希望在未来的一年,能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做好国际中文教师

坚琳

 

 

   作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语言,汉语集形象、声音和意义于一体,是联结着无数华夏儿女的民族纽带,也是世界文明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文字因历史而生,汉语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以华夏文明为源泉,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曾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怀抱着对汉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热情,五年前,我选择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为了汉语教学事业的后备军,也对这一专业有了相对细致和深入的了解。

   首先,学好汉语并不容易。许多汉语母语学习者将外国人学习汉语与自己学习语文进行类比,觉得汉字生动形象好记忆、汉语语法灵活、规则简单,学习起来似乎没有太大难度。实际上,对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学习汉语的困难是相当大的。汉语的语法注重语序和虚词、规则灵活多变;词汇中有大量同音词、近义词、语气词和量词;语音中的声调不易听辨、难以掌握;汉字则多数形体复杂,难写、难记、难认。语言学本就是一门科学,搞清某种语言中的逻辑和规则本就是一项庞大且需付出精力的工作。作为汉语母语学习者,我们尚且无法完全理解汉语这门语言,有时难以熟练地说出其中变化的原理,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必定是更多、更难以克服的。

   其次,教好汉语并不简单。有人觉得汉语老师并没有太强的专业性,甚至极端地认为“语文老师人人都能当”“教外国学生和教小学生没什么区别”。相比起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确实更侧重于实际生活,但它们也属于科学,有着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运作体系,如果自然科学是世界的骨架,那么人文社科则是世界的血肉和灵魂,三者同时存在,世界才得以和谐发展。语言、文学类的教育并不简单,相反,它十分复杂,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也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共情力和发散的思维,不仅要讲清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国际中文教师,我们还要认识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文化差异,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阶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我们更肩负着消除刻板印象、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的光荣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汉语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以此来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提升中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也会认真学习相关课程、努力提升自我,争取能早日成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