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八十一):风景这边独好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截止2021年6月,已培养留学生151人,中国学644人。兰大汉硕学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大汉硕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汉硕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汉硕学生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马昭红、曾咏妍两位同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领略国际中文教育之旅中的美丽风景
马昭红
2016年,带着对大学的憧憬,我填报了“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开启了我的汉教之旅。
九月,我踏入了期待中的大学。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外文学这些与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我们也在进行一些素质拓展,学了太极、古琴等这些与中华传统文化技能相关的课程。从那时起,我开始明白,汉教人的发展,是需要知识和技能并重的,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汉教人,我们还要很长的路要走。在大二的学习之余,我和同学一起,两两组队对一名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进行了两个月的辅导,这也是我们的第一次实践。辅导开始之前,我们都有些担心,从未有过教学经验的我们担心会很不顺利、担心连交流都会成为问题。但好在这位学生积极性很高,平时常借助APP对汉字的语义、语音、笔画等进行学习,在辅导过程中,他也尽量在用中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偶尔辅以英文。
大三上期,我开始为考研做准备,期待着能在读研阶段对汉语国际教育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也期待能在读研期间,争取获得出国实习的机会,让我能学以致用。但成绩出来,结果并不如我期待那般,我没能成为一名研究生,所以我选择了再战一次。终于,在2021年,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我梦寐以求的三年也在九月迎接了我。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对书法有了接触和了解。从复试准备过程中的文征明小楷、隶书《曹全碑》,到入学后的欧楷、颜楷,我对书法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也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热爱,书法将伴随着我的汉教生涯,一直走下去。
在研一下期,我带着对教学实践的期待,找到了一份兼职,在线上辅导一名美国成年人的汉语口语。这是我第一次进行单打独斗的教学实践,虽然生手生脚,遇到了意料之中和之外的挫折,但也正是这些挫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历,让我能在一次次的口语课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
我相信,带着这些期待和积累,我能在国际中文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去领略各种美丽的风景。
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中文教师
曾咏妍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已向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志愿者累计6万余人次。因为想更好地探索这个世界,亲身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所以五年前我选择了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
通过本研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明白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中文教师并非易事。首先,国际中文教师需要做好与汉语教学相关的知识储备,要学习语言学、现代汉语等基础课程,全面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本体知识。其次,要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结合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对象等实际情况对这些训练方法进行有效地取舍和改进,并加以巧妙运用。最后,要掌握课堂管理技巧,因为其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课堂管理技巧可从教师间交流中获得、从书本中获得以及从课堂实践中获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成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从本科起我就严格要求自己,我努力学习语言本体知识,打好理论基础;主动了解和学习太极拳、剪纸等中华才艺;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如在线上辅导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参加教学技能大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写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于我而言,既然选择成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那么不管前路有多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