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一六一):从商务英语到国际中文教育:一次跨越的抉择

2025-04-02  兰州大学文学院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经培养学生中外学生946人,向39多个国家派出中文实习教师525名。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学生了解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来格吟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从商务英语到国际中文教育:一次跨越的抉择

来格吟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汉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作为一名从商务英语跨考到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我深刻感受到这门学科所承载的文化使命与时代责任。两年前那个在考研自习室啃书的自己,如今已成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一年级硕士生。从商务英语到国际中文教育,从文字符号到文明传承,这条跨越学科的道路上,我渐渐读懂了汉语背后的文明密码,也对国际中文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科阶段的商务英语学习,让我习惯审视语言的实用价值。在深入了解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后,我毅然决定跨专业考研。这个决定不仅源于对汉语的热爱,更源于对文化传播使命的认同。真正了解这个专业后,我才发现自己对汉语的认知是多么有限。翻开《现代汉语》,我逐渐发现汉字的独特魅力。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意识到原来汉语也有国际音标,这是我之前不知道的。通过专业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国际中文教育的多重价值。它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承担着促进文明对话、增进国际理解的重要使命。这种认识让我对专业发展充满信心。

  参与弗吉尼亚大学线上助教项目的经历,让我对国际中文教育及跨文化交际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在弗吉尼亚大学的线上汉语课堂上,我在分享电影时提及抗美援朝战争,当看到学生困惑的表情时,我才意识到这个话题可能触及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差异。课后我认真反思: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跨文化理解的桥梁。这次经历让我想起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警示:"文化是隐藏在水下的90%的冰山。"在跨文化交际中,任何涉及历史、政治的话题都需要慎之又慎。真正的文化传播不应是单向输出,而应建立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这次经历印证了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观点:"文化是一张意义之网。"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正是帮助学习者穿越这张网的表象,触摸到深层的文化逻辑。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和而不同"解释中美贸易摩擦,用"天人合一"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时,汉语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承载着东方智慧的思想载体。

  专业学习越深入,越感到责任重大。国际中文教育既要守护汉语的本体价值,又要适应数字时代的传播规律。上学期,曹芳博士关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讲座让我看到了数字时代下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新图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通过AI生成的虚拟汉语教师,可以实时分析学生的发音问题,用3D动画演示汉字笔顺;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发的"汉语文化百科",能自动生成符合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学案例。这些技术创新让我想起《论语》中的"因材施教",原来古老的教育智慧在数字时代找到了新的实现方式。AIGC技术为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了创新机遇,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习体验。通过智能化、个性化的内容生成和互动,AIGC为国际中文教育注入了新动力,推动了语言学习的普及和效率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赋能必须建立在深厚的人文底蕴之上。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报告所强调的:"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完整的人,技术只是工具。"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要以人文精神驾驭技术工具,在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的协同中,重新定义中文国际传播的边界与可能。

  雨果曾说:"语言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在商务谈判的博弈中,更体现在文明互鉴的对话里。作为新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让汉语成为世界语言的使命。我们既要善用智能工具提升传播效率,更要守护汉语的文化根脉。当人工智能写出"海上生明月"的诗句时,我们依然要告诉世界:这句诗的魅力,不仅在于文字的优美,更在于它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的永恒守望。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传播,更是和平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育的新人,我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2025年的春天,我仿佛看到汉语这株古老的文明之树,在数字时代的土壤中抽出新芽。每一片嫩叶上,都闪烁着人类文明对话的星光。我愿做一名辛勤的园丁,深耕专业领域,提升教学能力,守护这株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让瀚宇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