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一八九):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拥抱国际中文教育未来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经培养学生中外学生946人,向39多个国家派出中文实习教师525名。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学生了解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乔小乔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拥抱国际中文教育未来
乔小乔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文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显著。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5年,全球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超过8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海外学习中文人数突破2亿。这一发展趋势不仅体现了中文作为国际交流工具的重要性,更彰显了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对话中的独特价值。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新版目录)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通知中,代码0453的专业名称使用“国际中文教育”,而不再使用“汉语国际教育”。也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博士专业名称正式变更为“国际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的称法将成为历史。
我的本科就是“汉语国际教育”,但最初对于这个专业了解的少之又少,自己的实习因为疫情的原因也局限于国内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该专业的发展也认为不过是“教外国人说中国话”。而考研备考期间,自己依旧选择了该专业,不单单因为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内容是本科学习知识的衔接、发展,更因为在本科期间意外接触到了学院的俄罗斯留学生,在和她们交流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他们所学习的中文与电视节目中的留学生有一定差别,不同于电视节目中汉语水平较高、发音准确的留学生,学院里的留学生似乎更具有“地域性”的特色,他们讲中文也充满了东北口音,甚至出于自己的兴趣会专门学一些东北方言向自己的中国朋友展示,这让我觉得十分新奇。
在大四学习的语法课程实践中,一位老师曾向我们讲述她的课堂上的教学趣事,甚至让我们去旁听她的课堂,让我们更为直观感受到专业性的教学。在她的课堂中,学生的年龄、国别都不相同,但课程很少有突发状况:针对较为调皮活跃的年轻俄罗斯留学生,老师让他坐在第一排,每次提问这位活跃的学生总是第一个举手,但老师并没有提问他,而是把他“按住”,等到提问完几位同学后再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于年龄趋近中年的哈萨克斯坦的学生,老师则是时不时提问他,让他试着回答问题,学生每次都对答如流。课下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原因:对于年幼的学习者,他常常在我提完问题立刻举手,而答案往往是错误的。你就要培养他的耐心与回答的准确性,要“控制”住他,给其他同学回答机会。而对于已经趋近中年的学习者,他在课堂上往往是缄口不言的,你要时不时提问他,让他也融入到课堂中去,教外国学生和我们国内的中学生是大不相同的,一定要“对症下药”。
今年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弗吉尼亚大学与手里中文合作的项目,当上了一位美国学生的中文助教,同为学生的身份和喜欢宠物的爱好让我们之间迅速地熟络起来,在和她的几次聊天中,我也有机会从国外学生的视角了解中文和中华文化。虽然语言沟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但是我和她依旧能够对中国美食、饲养宠物、穿搭风格这些话题聊个没完,她兴奋地与我分享她在美国吃麻婆豆腐、红烧肉等等的新奇感受,我也向她展示了中国各个地区的独特菜系与饮食文化。在这期间,尽管有的语法点知识难以用语言形容,她却很耐心地听我解释或是肢体表达,并用类似的语句或肢体动作来回应自己已经理解大意,这种奇妙的经历与体验让我体会到了教国外学生与国内中学生的不同之处,也逐渐感受到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
关于未来,我可能依旧会选择回到故乡从事工作,但我仍然想在研究生期间尝试去教外国学生,感受这独特的经历,这可能是我今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最值得纪念的珍贵回忆。因此,我将会继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同时加强外语学习,为未来从事多语种环境下的中文教学做好准备。在教学实践方面,我将通过实习实践、观摩课堂等途径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者的特点,并从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同时,结合当今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数字人等等网络资源,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尝试给第二语言学习者带来新颖的教学内容。
国际中文教育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它的发展关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关乎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而国际中文教师作为其核心力量,理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我们肩负着推动中文走向世界、促进文明对话的重要使命。唯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勇于创新实践,才能在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文之花在世界各地绽放异彩,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