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一九〇):矢志不渝,国际中文教育的逐梦之旅

2025-04-23  兰州大学文学院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经培养学生中外学生946人,向39多个国家派出中文实习教师525名。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学生了解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乔雪娇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矢志不渝,国际中文教育的逐梦之旅

乔雪娇

   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我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源于一段从迷茫到热爱的成长历程。从高考填报志愿时的懵懂,到如今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深刻理解与坚定信念,这段旅程不仅让我逐渐爱上了国际中文,也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期待。以下是我对国际中文教育的职业理解与展望,希望能为对国际中文教育感兴趣的朋友提供一些启发。

   我的国际中文教育之旅始于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偶然选择。当时,这个专业还叫“汉语国际教育”,“汉语”与“国际”的组合让我对这个专业肃然起敬,这不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嘛?这简直太酷了,于是我带着一丝期待和迷茫选择了这个专业并成功成为一名汉教学生。大一课程安排的主力是专业课,晦涩的语言知识与无聊的专业课开始让我退缩甚至有了后悔选择这个专业的想法。真正让我转变想法并爱上这个专业的,是我的第一次专业实践——大二时参加学校组织汉语桥科大高新&英国肯特大学线上团组活动,当时是学校第一次承接这个项目,整个教研室的老师和我们学生一起编写脚本、录制素材、商讨课程内容,那也是我当时为数不多地以助教的身份参与其中的活动。这次的活动把课程分为了音乐、美食、建筑、民俗等六个部分,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非常配合,并且很快能够掌握住我们相应主题下的内容,并且在课后评价上说我们讲的内容对他们学中文很有帮助,并且希望有一天能去到中国(2023年6月份他们真的来了中国),也是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中文的魅力以及跨文化交流的乐趣,同时也对国际中文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主动学习语言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以及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剪纸、国画等中华才艺,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汉语教学实践活动,于是后来又加入了汉语桥科大高新&朱拉隆功大学线上团组活动和“嗨西安—古都游学”汉语桥夏令营项目。从这些活动中,我发现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使命——通过语言传播文化,通过教育促进理解。

   怀揣着对专业的热爱,我选择继续提升我的学历,2024年9月,我顺利成为了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2024级研究生。研一上学期的课程主要是专业课,例如语法概说、词汇概说、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虽然一些课程仍然难以理解,但是这些经历多多少少让我对国际中文教育有了更系统的认识。除了专业课学习之外,我还参加了弗吉尼亚大学&手里中文线上中文教学实习项目,为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跨文化交流的乐趣与挑战,有一次上课的话题涉及到生日与年龄,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年龄,特别是女性的年龄是一件非常敏感的话题,于是我对我的学生说如果不方便说年龄的话可以直接跳过,但是令我惊奇的是她非常开心地说:“我今年18岁了”。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们两个就紧着中外询问年龄的话题开始了我们两个的探讨,那也是我第一次脱离跨文化课本知识了解到异文化,体验到跨文化交际的乐趣与重要性,在也是从那个时候再次坚定了我要成为中文教师的信念。

   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期待与信心。今年二月中下旬,我填报了语合中心第三批志愿者的申请,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平台将我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应用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通过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首先,我希望能够通过语合中心的志愿者项目,深入参与到海外中文教学的第一线,了解当地学习者的需求与特点,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我相信,这段经历将让我更好地理解中文教育的国际化实践,同时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研究方面,我希望能够乘着人工智能的热潮,在教学中探索技术与语言的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中文教学的效果。最后,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汉语之花的盛开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最初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懵懂认知,到如今对这一领域的深刻理解与坚定信念,未来的我将继续努力,让更多人看到中文、了解中文、爱上中文,并通过中文连接世界。国际中文教育像一缕穿越时空的轻风,将古老的华夏智慧播撒于世界。从孔夫子周游列国讲学,到当代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从《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跨越千年流传至今,再到今天通过互联网让世界各地的中文爱好者在线学习汉字、诵读唐诗宋词,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更是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篇章。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我们希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愿景下,“汉语桥”等项目搭建起一座座友谊之桥和知识桥梁。这些活动不只传递了语言本身的魅力,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以己之道教人,则可以化育万物;以他者视角观我,则能开阔心胸见识新知。让我们携手共进,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共享文化瑰宝的美好未来。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