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教育与教学

研学集萃·职业经验(一九六):破茧之路:从日语到国际中文教育

2025-05-12  兰州大学文学院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中文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中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作了明确的要求。

   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立于2009年,已经培养学生中外学生1012人,向40多个国家派出中文实习教师530名。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在校期间,怀揣职业理想,学习国际中文教师职业规范,探讨职业精神。在海内外实习期间,遵守外事纪律,发扬志愿者精神,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毕业后,兰州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校友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兰大人的职场风采。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为了让在校学生了解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感受职业精神,文学院组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开展了关于职业理想、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的大讨论。本期“研学集萃·职业经验”推出文学院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王炜彤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破茧之路:从日语到国际中文教育

王炜彤

   在人生中,总有一些奇妙的缘分,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方向。我与国际中文教育的结缘,始于两条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在时光的流转中逐渐交织并融合的人生轨迹。

   故事的开端,要回溯到2008年那个平常却又特殊的日子。那天,我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了奥巴马的就职演讲,那是我第一次正式聆听英文演讲。演讲者抑扬顿挫的语调、清晰流畅的发音,如同一股神秘的力量,瞬间将我吸引。那一刻,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对语言的兴趣就此被点燃,一颗种子在心底悄然种下。

   幸运的是,凭借着对语言的热爱和努力,我考入了当地一所颇具盛名的语言类中学,开启了长达6年的以英语为主的中学学习生涯。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不仅掌握了扎实的语言知识,更惊喜地发现,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自己仿佛变了一个人。曾经内向、羞涩的我,在说英语时变得更加外向、开朗,能够自信地与他人交流。后来,我了解到“语言习得的自我同一性”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当一个人学习并使用新的语言时,可能会在“自我同一性”上产生变化,甚至感觉自己在不同语言中展现出不同的个性或身份,心理学上也称之为“多语言人格”。这一理论的发现,让我对语言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愈发激发了我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高考结束后,面临专业选择的关键时刻,我陷入了深思。经过一番犹豫和慎重的考虑,我最终选择了日语专业。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在中学6年的求学生涯中,另一条人生轨迹正在悄然铺展,那便是我与教育的不解之缘。

   在中学阶段,我有幸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领路人。在我心中,“好”老师的定义有着清晰的轮廓。首先,博闻多识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他们需要不断汲取知识,将其内化于心,再以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我很幸运,遇到的老师们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而这背后,是他们丰富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学科知识,还能旁征博引,将历史、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知识融入教学,让每一堂课都变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其次,懂得聆听学生的需求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是好老师的重要品质。在我看来,师生关系从来都是平等的,所谓“教书育人”,“育人”的前提便是要懂得聆听。老师不应高高在上,以自己的标准去规训学生,而要俯下身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从而给出合理的建议。我的许多老师都亦师亦友,在我感到困惑无助时,他们愿意花费大量时间,静静地倾听我的烦恼。记得有一次,我疲惫地向老师倾诉:“我真的好累啊,该怎么坚持下去呢?”老师温柔而坚定地鼓励我:“有时候当你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再咬牙坚持那么一下,你会发现好像也没那么难。”这句简单却充满力量的话语,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那段迷茫的时光,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和向往。

   于是,在心底深处,一颗成为教师的种子早已种下。我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那些优秀的老师一样,为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正因如此,在高考报名时,我在学习语言和学习教育之间犹豫不决。最终,我心想,学习语言日后或许也有机会成为一名教师,便选择了日语专业。

   在大学学习日语的四年时光里,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系统地学习了日语的语法、词汇、发音等,深入了解了日本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教育机构进行了大约两年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群充满求知欲的学生。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到逐渐熟练地掌控课堂,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成长,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每当看到学生们在我的教导下成绩有所提高,或者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时,我内心都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次实习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也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的热爱。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微博上了解到了国际中文教育这个专业。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条完美融合了我所学专业和教育梦想的道路。这个专业对于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它不仅可以让我运用本科学到的日语知识,还能让我系统地学习教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于是,在考研的时候,我毅然决然地选择跨考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满怀憧憬地踏上了追逐国际中文教师梦想的征程。

   通过研一上半年的深入学习,我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际中文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素养。专业知识是基石。国际中文教师不仅要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语言本体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无误地讲解发音规则、细致入微地分析词汇用法、清晰明了地解释语法结构,还要熟悉汉字的演变历程和书写规律。除了语言知识,教师还需广泛涉猎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民俗等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剪纸、书法、京剧等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理论是指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熟悉各种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如听说法强调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来培养语言技能;直接法主张直接用目的语进行教学,不借助母语翻译;交际法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目标和学习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了解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编写合适的教材,掌握科学合理的测试评估方法,以便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能力是核心。国际中文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制定出详细、合理的教案,包括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时间的分配等。在课堂上,要善于营造积极有序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此外,由于国际中文教育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不同文化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误解而产生冲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曾经,我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希望能够前往日本的孔子学院担任汉语老师,这样既能充分运用本科所学的日语知识,又能在传播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同时,深入了解日本的教育和文化。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尚未看到日本孔子学院的招募信息。但我不会因此而气馁,未来我会持续关注各个孔子学院的招聘动态,期待有机会能够前往心仪的孔子学院,开启我的国际中文教育之旅。如果暂时无法出国实习,在国内我也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实习机会。我相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每一次教学实践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我会珍惜每一个与学生相处的时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中文教师。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与国际中文教育结缘的历程,充满了偶然与惊喜,也不乏努力与坚持。从最初对语言的热爱,到后来对教育的向往,再到如今坚定地追逐国际中文教师的梦想,每一步都凝聚着我的心血和期待。我深知,这条道路或许充满挑战,但我会始终怀揣着对语言和教育的热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站在国际中文教育的舞台上,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世界各国的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之窗,让中文之花在世界各地绚烂绽放。

   “一朝志定汉硕,历久弥坚;十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建立自觉的职业志向,熟悉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了解教师职业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