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学院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为文学院师生作线上学术讲座

2021-12-15  兰州大学文学院

   12月11日下午,应兰州大学文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参加文学院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年会,为师生作题为“国际中文教师应有的教学信念面面观”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邓文靖副教授主持,是本次学术年会的第十四讲,校内外二百余名师生参加。

   李泉教授首先强调信念的重要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信念,就是对汉语教学方方面面问题的理解、认识和看法,这些信念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李泉教授分享了几个实例,阐述了教学行为的背后都存在着信念然而有正确的信念并不难,难的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且基于信念谈方法才能做到“用法有据”。

   接下来,李泉教授全面而具体地分析了教学信念的维度与内涵,共分为19个“观”——目的观、语言观、学生观、方法观、教师观、汉语观、教材观、语法观、语音观、词汇观、汉字观、语篇观、备课观、课型观、写字观、背诵观、管理观。每个教学观下,李泉教授都辅以生动的例子为同学们深入剖析。比如,目的观中,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明确目标。以汉字教学举例,要是一讲汉字就从“六书”开始讲,深挖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这样不利于外国学生的学习。李泉教授认为,在当今时代,培养外国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汉语、汉字、中国文化的兴趣与热情。再如方法观中,李教授认为方法是有效的也是有限的,首先还是要掌握二语教学的基本原理,那么方法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适当地取法、用法、造法。汉语本体知识不是方法胜似方法,掌握、更新、深化汉语本体知识,才是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取向。再如语法观中,语法教学应语境化、事实化,不是概念化。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李泉教授一一解答了大家的问题。就教材、多媒体教学、线上教学、地域文化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见解,给在场师生提供了新颖的思路。邓文靖副教授总结道,李泉教授的讲座内容生动,举例丰富,独到的见解来自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很有启发意义,李老师对汉教事业的热情和执着,是对师生们的巨大鼓舞。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留言区留言,表达对李泉教授的感谢以及未来从事汉教事业的信心。

最新更新